回族男孩割礼视频_有关回族的割礼习俗介绍

2019-01-07 中秋节的习俗

  割礼,阿拉伯语“海特乃”的意译。回族俗称“逊乃提”,也叫割礼或成丁礼。这是回族穆斯林人生之途必不可少的“圣行”之一。下面是烟花美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回族的割礼习俗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回族的割礼习俗

  割礼,阿拉伯语“海特乃”的意译。回族俗称“逊乃提”,也叫割礼或成丁礼。这是回族穆斯林人生之途必不可少的“圣行”之一。

  回族男童一般在12岁实行割礼,最迟不超过15岁,即割除阴茎的包皮。

  回族为什么要割包皮呢?因为伊斯兰教规定男孩到12岁,已经懂事,要开始承担宗教义务,履行“天命”和“逊乃”的宗教功课。这样宗教上的一些规定长期发展,久而久之,慢慢地便成了回族的风俗习惯。

  回族割包皮的习俗,从医学的角度看是很卫生的,是有科学道理的。男孩的生殖器因包皮过长,不能上翻,即为包茎,包皮下常常积聚污垢,这种污垢如不及时清洁,时间长了,会带来许多疾病,如包皮炎、包皮结石等等。狭窄的包茎还使阴茎发育迟缓。特别严重的是,包皮内积留的尿汁精滴,脱落的上皮和包皮垢等都比较容易腐化、甚至溃烂,容易引起阴茎癌。

  由此可见,回族对儿童进行割包皮手术的习俗,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是一种良好的卫生习俗。据调查,回族当中现在几乎没有患阴茎癌的。

  回族对小孩进行割包皮手术,过去都是由专门的宗教人员施行,称其为“逊乃巴巴”。其方法:有的采用简单的冰冻麻醉法,然后用专用刀割之。有的用夹板将包皮挟好,用上麻醉药品,再割之。随着医学的发展,现在回族群众一般都把小孩送到当地医院进行手术。这样既安全,又卫生,伤口愈合快,不到一星期就痊愈了。

  回族群众对割礼非常讲究,气氛隆重。割礼这天,家庭经济条件较富裕的,要给小孩换上一身新衣服。家里一般要宰羊、宰鸡、炸油香。请阿匐念经,过“尔麦里”。左邻右舍的亲戚朋友要给小孩散“乜贴”(小费),以示庆贺。

  回族的名称来历

  回族的“回”字,是沿用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回回教”中的“回”,回字“大口里有小口”,取该字意在告诫人们要言行一致,而且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口舌承认,心里诚信(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的宣教)”是相符合。所以从文字的演化上讲,回族的“回”在意思上其范围缩小了。

  隋唐时期的胡人、蕃客、胡商,实际主要是指来自波斯和中亚地区的人群(可参见《太平广记》等唐代的记载),这些胡人有侨居也有定居,定居所住的地方叫“蕃坊”,这就是回族习惯把聚居地称为“回坊”的来由。侨居的则来往于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从事商业活动,从事经商的胡人蕃客,会选择寒冷季节到来前赶回去,气候转暖时再回来。回族民间有说法认为,这是被汉语人群称做“回”或“回回”的原因。国内史学界则多认为是“回回”是“回纥”、“回鹘”的异写或音转。唐代的在华胡人中,还有波斯和中亚小国的一些王族和平民,他们是为躲避阿拉伯人的侵略,逃亡而来。《四夷馆考》中说到:“回回在西域,地与天方国邻”。

  元代之前,“回纥”、“回鹘”和“回回”,这三个词在的汉语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几乎是同义词,在不同作者的汉文史籍中通常是交替混用,所指囊括了西域、漠北胡人直至中亚和波斯一带人群,用回回一词称呼来自回鹘地带还往西的人则显得更多一些。宋元时期,分布在中东部的回回(粟特、犹太、波斯等胡商成分较多)以及部分回纥、回鹘被称为回回人;而分布在漠北一带的部分回鹘、回纥或回回,则联合当地一些民族西迁后形成畏吾儿,还有的发展成为塔吉克、乌兹别克等西域民族。此际,胡人、回鹘、回纥这类称谓,在史书记载中基本消失。“回回”一词明朗起来,在官方的诏谕和汉文记载中凡涉及到民族的一般为“蒙古、畏兀儿、回回、也里可温、河西、契丹、女真、汉人”这类字样。

  元代“回回”在官方或汉语史籍中除了指已经定居在中国境内的回回人外,通常也指的是比“畏吾儿”更西的人群,也就是“葱岭以西、黑海以东”——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阿塞拜疆以及哈萨克斯坦、伊拉克、土耳其和高加索部分地区。宋元以至明清期间,除了明代的撒拉等族外,凡是从这一地区入华的商人、工匠、军士、学者等几乎都自然的归入回回人里。历史长河中,这一地带分分合合,时而统一为一个国家,时而分裂为诸多小国,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族群在语言和文化的细部上存有差异,但整个文化面貌和人种上则大体一致,也都有禁食猪肉等古老的西域民族传统。

  明代,“回回”和“色目人”在汉文记载中并用,如《大明律》有关律条正文下面的纂注中,通常有“色目即回回”的释文。但也有使用“回辉”的现象,如呼和浩特清真寺清真寺内存有“洪武皇帝御制回辉教百字”碑。“杭郡重修礼拜寺记”也有“回辉氏”一语。明万历四十一年的北京牛街礼拜寺“敕赐礼拜寺记”碑中,回族自称为“回回”,这是目前为止回族人以回回自称的最早证据。实际回回做为自称的年代比这早得多,只是由于相关历史文物、记载被毁坏和篡改掉了,也和各代封建统治者的文字狱有直接的关系。

  回族一词做为民族称谓,目前有据可查的是出现在清乾隆时代。乾隆《重修肃州新志》卷三十“西陲纪略”叙述哈密人口向肃州地方的迁徙时写道:“哈密夷人于故明时徙居肃州卫东关乡居住者三族。曰维吾儿族,其人与汉俗微同;曰哈喇布族,其人与夷同;曰白面回回,则回族也。今皆男耕女织,为边氓矣。士商营伍,咸有其人”。再往后的年代,“回族”做为民族称谓使用越来越普遍,仅在官方记载中的例子就不胜牧举。

  回族特色建筑——清真寺

  清真寺是穆斯林的主要宗教活动场所,阿拉伯语称清真寺为麦斯吉德,也就是礼拜的场所。清真寺寺形式上是穆斯林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实质卜它又是穆斯林同胞经济生活、政治思想和文化活动的集中体现。

  历史上,随着回族在发展中的不断壮大,回族穆斯林逐渐遍布全国。同时,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清真寺也陆续在全国出现。

  从外形看,清真寺的建筑风格有明显的民族特色,形式多种多样,清真寺大都具有宫殿式古典建筑特征,也有不少清真寺建筑风格为纯粹的阿拉伯式风格。

  清真寺名称自来及含意

  北京东四清真寺建于元至正年间,据寺内碑记载:“清真寺初名礼拜寺,寺成,蒙恩赐额曰清真寺。”对皇帝赐额“清真”这个称呼,广大回族穆斯林是认可的,因为当时在我国众多的回教寺中,泉州有个“清净寺”,杭州有个“真教寺”,将这两个寺名称组合,可构成清真教、清真寺。另外阿訇们将清真一词与伊斯兰教教义紧密联系,从宗教意义上解释了清真两字:“清”指真主的清净无染“真”指真主的独一至尊。

  我国清真寺建筑风格

  清真寺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清真寺从建筑风格看上有两类,一类是圆柱拱顶的阿拉伯式建筑,外观为穹顶式建筑,大殿上有一大四小半圆形绿色穹顶,顶上有一弯银白色新月。另一类是中国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多采用四合院式我国的清真寺寺院,清新宁静,古朴典雅。寺院墙壁上绘有各种花卉图案,殿门多是古体字《古兰经》经文浮雕、阿拉伯文匾额,图案绘画装饰肃穆庄严、别致

  我国著名的清真寺

  中国著名的清真寺不少.其中广州怀圣寺、泉州圣友寺、杭州凤凰寺、扬州仙鹤寺被称为东南沿海“四大古寺”。北京的牛街礼拜寺、东四清真寺、法明寺、普寿寺在历史上被称为“四大官寺”。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以规模宏大、造型别致、庄严浑朴的特色、在全国清真寺建筑群中首届一指。济宁西大寺的礼拜大殿,其规模之大,仅次于北京故宫中的太和殿。宁夏同心清真大寺,沧州清据伊斯兰教学者考证考,广州怀圣寺系唐代所建。怀圣寺创建的原因,是不念圣人穆罕默德,故以“怀圣”取作寺名。

  1、州圣友寺

  圣友寺又名麒麟寺、清净寺,明成祖勒谕刻在寺门右侧墙壁“大明皇帝敕谕米里哈只、朕惟能诚心好善者,必能敬天事上,劝率善类,阴翊皇度,故天赐以福,享有无穷之庆祝……”

  2、州仙鹤寺

  传说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普哈丁来扬州传教的时候所建。礼拜殿由两部分组成,前部为意境檐硬山顶、后部为重椎歇山顶,顶与顶勾连搭成。殿内宣谕角亭,系藏《古兰经》用。殴南侧的明月亭,义名望月亭,干树墨演戏这座清真寺既有伊斯兰建筑的风格,又有浓郁的地方特点。

  3、州凤凰寺

  凤凰寺又名真教寺,据史料记载,始建于唐,毁于宋,重建于元,明清皆曾增修扩建,新中国成立后,这座千年古寺被修一新。

  4、京牛街礼拜寺

  牛街礼拜寺在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牛街,是北京市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座清真寺。它建于北宋至道二年(995),明正统七年(1442)整修,新中国成立前这座礼拜寺已经破烂不堪。新中国成立后,对这座古老的伊斯兰教寺院进行了多次整修。1980年又进行了了修荇、使这座礼拜寺面貌一新。礼楼、望月楼和碑亭等。这些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木结构形成寺内还保存着一座铸有阿拉伯文的2.7米高的铁香炉,一块明历历年间建造的记载着明宣德正统年间重修礼拜寺经过的石碑,以及清乾隆四年(1739)造的大铜锅等重要文物西安化觉巷清真寺西安化觉寺巷清真寺亭台座座,阁殿幢幢,雕梁画栋,深邃幽雅,占地约为1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是我国现有清真寺中规模较大、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风格建筑群。

  5、疆喀什艾提尕清真寺

  在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脚下,中国最大的卡克拉玛干沙漠西缘,有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小城,敤什,这里曾经是我国西部。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艾提尕尔寺造型精美,高大的长方形寺门两侧,矗立着高高的米黄色塔楼顶装饰着新月形的金属塔尖,与白色拱顶交相辉映,十分巍峨壮丽同心清真大寺沙漠西缘,有一座多国际市场,是古丝绸之是米黄塔楼同心清真大寺相传建于元末明初,是一座把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和伊斯兰木刻砖雕装饰艺术融为以体的独特建筑,在寺门的墙上有两块石雕横额,一块字迹已被风蚀,据说是明代万历年间刻的:另一块字迹尚可辩晰、上书“乾隆五十六年辛亥蒲月重修”。可见,这少座寺院少有400年的历史了。

  6、家户清真寺及“中华回乡园”

  纳家户清真寺历史悠久,位于宁夏永宁县杨和乡纳家户村。据记载为元初贵族纳速拉丁之后裔姓子孙从陕西移居宁夏后于明嘉靖三年(1524)所建,距今已有480年历史。

  清真寺的功能

  严格说起来,我国“清真寺这一名称与阿拉伯语“麦斯吉德”之间不尽桐问,是有区别的。Masjid“麦斯吉德”是指礼拜的场所,而我国清真寺的字面含义要更深一些,更含蓄些,所指范围也更广泛些,事实上,我国回族穆斯林所称的“清真寺”也是一种带有中国特色的名称了。

  综上所述、中国清真寺的社会职能是多方面的,它既是回族穆斯林进行宗数活动的中心场所,更是回族穆斯林进仃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生活等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场所,与阿拉伯国家专做礼拜用的“麦斯吉德”相比,社会职能的多样化是中国清真寺的一大特点。

【回族男孩割礼视频_有关回族的割礼习俗介绍】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开头结尾范文(通用10篇) 11-10

中秋节的习俗都有哪些范文二篇 09-18

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2篇】 09-16

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集合2篇 09-15

中秋节的习俗精选五篇 09-12

从古到今中秋节的习俗(合集3篇) 09-11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的来历【四篇】 09-11

节日中秋节的习俗【汇编三篇】 09-11

关于潮汕中秋节的习俗【三篇】 09-09

中秋节的习俗赏月【二篇】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