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人|有关回族“守夜”的习俗介绍

2019-01-07 中秋节的习俗

  固原市总人口155万人,回族人口71.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6.5%,占全区回族人口的30.4%,占全国回族人口的6.8%,是全国主要的回族聚居地区之一,历来有民族团结和睦的优良传统。下面是烟花美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回族“守夜”的习俗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回族“守夜”的习俗

  农历四月初二是伊斯兰教历的八月初一。从伊斯兰教历的八月初一起至十五,每个回族穆斯林家庭都要“念夜”。

  念夜,也叫“转夜”,是阿拉伯语“白拉提”的意译。每年斋月前一月的上半个月,即伊斯兰教历的8月1日至15日晚,每家每户都要“念夜”,即家家户户准备饭菜,请阿訇到家中过“尔麦里”(念经),一般在外的人都要回家去听“讨白”(悔过、忏悔),这就叫“念夜”。15日晚还要在清真寺集体念夜,称之为“了夜”。“了夜”即伊斯兰教历每年8月15日夜,又称做"白拉提夜"或"赦免之夜"。《古兰经》中讲,凡穆斯林在这一夜只要诚意悔罪、祈福,都可以得到真主的赦免和允准,所以也把该夜称之为忏悔之夜。

  “念夜”也是穆斯林一项祈祷、忏悔的活动。相传真主安拉在伊历八月即“白拉提月”下降了古兰经某些章节,穆斯林在这月的忏悔最易承领。“白拉提”是阿拉伯语(Barā'ah)“赦免之夜”的音译,又译做"白拉特",原意为"清白无辜"、"赦免无罪"。相传,穆罕默德在公元620年伊斯兰教历的8月15日夜晚,独自前往麦地那的白格尔(今麦地那圣寺东南侧)墓地作求祈,事后对圣门弟子们说,这一夜真主降临到距离世间最近的天体,并晓谕:凡穆斯林在这一夜诚意悔罪、祈福,都可以得到主的赦免和允准。又说,这一夜是天使更换记录每个人善恶行为的文卷并祈求真主赦免罪责的夜晚,是忏悔之夜。因此,回族穆斯林在伊斯兰教历每年8月的前半个月就要“念夜”,要请阿訇和满拉到家中念讨白,主动多做礼拜,以求得真主赦免自己全年的"罪过",俗称"转白拉提",这一个月也就被称做"白拉提月"。

  “了夜”半个月后就进入伊斯兰教历的斋月。每年的斋月是每个穆斯林在一年中的功修总结,也是精神上的一次休整。斋月里,每个人穆斯林群众都要向周围人展开人生新的一页。经历一次斋月,就要提高一层生命价值,知道关爱他人,懂得勤俭节约,在人生修养和恪守方面都要得到较大提高,在心灵方面切实得到洗礼。

  宁夏六盘山已进入爽爽清凉季,观美景享清凉赏民俗正当时。“念夜”之后再过半个月,穆斯林群众就要进入斋月,有条件的穆斯林都要进行为期一月的“封斋”。封斋一个月后,回族穆斯林群众将要迎来最欢乐而隆重的节日——开斋节!届时各家各户会炸馓子、炸油香,制作各种回族风味美食,各族群众会相互走动到穆斯林家祝贺节日,送上祝福,六盘大地将会到处呈现出民族团结欣欣向荣的景象,热情好客的回族群众欢迎每位客人到家做客!在“念夜”的半个月和“封斋”一个月的时间里,热情开放的回族群众也欢迎每位客人探秘民俗,体验回乡风情!

  回族的饮食禁忌

  一般人只知道回族人禁猪,不吃猪肉,其实,回回在饮食方面,是有诸多讲究的。在汉族汪洋大海之中,在渗透、融合的过程中,远者说一千多年,近者说六、七百年,回回民族依然保持着独特的民族特性繁衍生息,且有所发展,在饮食方面一直保持着独树—帜的特色。古兰经规定:“准许人们吃—切佳美食物,禁止吃污秽的食物”。中国回族在饮食上讲求卫生、预防疾病,受伊斯兰文化影响非常深。

  先说说过春节的事。回回也过春节,吃的过年食品,回族与汉族可不一样。在北方的汉族正月初—吃饺子。例如,北京的汉族人除夕夜就包好了饺子,大年初一煮饺子吃。北京的回回可不—样,大年初—吃卤面,初二才吃饺子,以示区别。四川成都的汉民,初一兴吃汤元,回民则吃面。

  回族第—不吃自死物,第二不吃血,第三不吃猪肉,第四不吃未念真主之名而宰杀之物。

  就是牛、羊、驼、鸡、鸭等,回族饮食习惯中可以吃、喜欢吃的动物,如果是自己死掉的,而不是经宰杀而放过血的,回族也是不吃的,因为自死物是被禁食的,自死可能是病死、毒死,人吃了会有不良影响,回族不吃自死物,客观上有着爱清洁、讲卫生、保安全的效果。

  回族是不吃血的,就是牛、羊的血也不吃。1400年前,还不知道有细菌存在的时候,血成了藏污纳垢的所在,伊斯兰教规定血是被禁食的。现在这成了中国回族的—项饮食习惯。解放前北京的羊肉铺(又称羊肉床厂),是现宰现卖的,羊肉是回汉民都卖给的,而羊双肠只卖给吃血的汉民,回民也不去买羊双肠。单双肠就是将血灌入洗净的羊大肠中。直径—尺的灌血的羊肠圈,两条圈成—对,故称羊双肠。在羊肉铺外面单没—大木盆和一大木架子,盆里放着、架子挂着羊双肠,专供汉族人购用。古城西安有一餐馆名为“羊血大王”,白天出售羊血粉汤,晚上出售另—种美味食品羊血面。所谓“羊血面”就是将疑固的羊血,用擦子擦成羊血丝浇在煮熟的热面条上。这种食物供汉民食用,回民是不吃的。在西安回民食品一条街上,成百个摊位,没有—家卖单血面。南京金陵夫子庙的一种地方风味叫做鸭血汤。人家知道南京板鸭、咸水鸭有名。杀鸭厂流山来的血,加盐凝固后切成小条,做成鸭血汤沿街nU卖。板鸭、咸水鸭,清真店卖的较多,但是没有回民卖鸭血汤的。

  禁猪是第三位的禁忌。牛羊是食草动物,回族人认为它们比较干净,它们不吃自死物、不吃血。禁猪也同样是出自清洁、卫生的考虑,因为猪吃的食物较杂。正是“净洁为相宜,污浊受禁止”。至于不了解情况的人说,猪是一种图腾,为尊重它,回民禁食猪肉。这种说法最起码是无知的表现,需宣传教育之。那种污蔑、诽谤的说法,则是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应依法制止。在北京汉族同胞也慎言“猪”字,副食店中猪肉组只称大肉组,忌讳说猪字。而回民自己却也不称羊肉为小肉。但是,回族老人不说肉字,到牛羊肉店,只说“二斤牛的,炖着吃”,牛肉铺站案的(售货员),就知道这是老回回买牛肉。因为只说“牛的”、“羊的”,而不说“牛肉”、“羊肉”,这是北京老回回的语言习惯。云南个旧、沙甸等地也不说“肉”字,回回买牛肉、羊肉,只说买“牛菜”、“羊菜”。用菜字代替了肉字。

  北京卖牛羊肉的回民把牛肉、羊肉收拾得干干净净,规置得利利索索。什么肉棘、胰子、污血管、淤血块、散脏毛等和污物,回民卖牛羊的站案师傅,都要给去掉。特别是绞馅尤其要洗净弄清洁。有人说买回民卖的牛羊肉,就是干净卫生,让人吃着放心。

  回族在食物禁忌、注意卫生方面,有着本民族的特色。由于多为穷苦人出身,没有什么本钱,外出吃饭又成为一大难题,所以回族在饮食业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人称“回回两把刀,一把拉羊肉,—把卖切糕”。回回从事屠宰业的不少,宰牛宰羊卖牛羊肉的不少。有回族聚居的地方,就有回回卖牛羊肉的。另外就是回民风味小吃到处分布,在中国所谓切糕只是风味食品的一种。从南方到北方,可以说有回回的地方就有回民风味小吃。回民风味小吃,构成了回族的共同文化。回族的烹凋技术、烹调艺术,也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的来历

  回族的“回”字,是沿用伊斯兰教在中国的旧称“回回教”中的“回”,回字“大口里有小口”,取该字意在告诫人们要言行一致,而且这与伊斯兰教的信仰——“口舌承认,心里诚信(穆罕默德奉安拉之命的宣教)”是相符合。所以从文字的演化上讲,回族的“回”在意思上其范围缩小了。

  隋唐时期的胡人、蕃客、胡商,实际主要是指来自波斯和中亚地区的人群(可参见《太平广记》等唐代的记载),这些胡人有侨居也有定居,定居所住的地方叫“蕃坊”,这就是回族习惯把聚居地称为“回坊”的来由。侨居的则来往于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从事商业活动,从事经商的胡人蕃客,会选择寒冷季节到来前赶回去,气候转暖时再回来。回族民间有说法认为,这是被汉语人群称做“回”或“回回”的原因。国内史学界则多认为是“回回”是“回纥”、“回鹘”的异写或音转。唐代的在华胡人中,还有波斯和中亚小国的一些王族和平民,他们是为躲避阿拉伯人的侵略,逃亡而来。《四夷馆考》中说到:“回回在西域,地与天方国邻”。

  元代之前,“回纥”、“回鹘”和“回回”,这三个词在的汉语文献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几乎是同义词,在不同作者的汉文史籍中通常是交替混用,所指囊括了西域、漠北胡人直至中亚和波斯一带人群,用回回一词称呼来自回鹘地带还往西的人则显得更多一些。宋元时期,分布在中东部的回回(粟特、犹太、波斯等胡商成分较多)以及部分回纥、回鹘被称为回回人;而分布在漠北一带的部分回鹘、回纥或回回,则联合当地一些民族西迁后形成畏吾儿,还有的发展成为塔吉克、乌兹别克等西域民族。此际,胡人、回鹘、回纥这类称谓,在史书记载中基本消失。“回回”一词明朗起来,在官方的诏谕和汉文记载中凡涉及到民族的一般为“蒙古、畏兀儿、回回、也里可温、河西、契丹、女真、汉人”这类字样。

  元代“回回”在官方或汉语史籍中除了指已经定居在中国境内的回回人外,通常也指的是比“畏吾儿”更西的人群,也就是“葱岭以西、黑海以东”——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伊朗、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阿塞拜疆以及哈萨克斯坦、伊拉克、土耳其和高加索部分地区。宋元以至明清期间,除了明代的撒拉等族外,凡是从这一地区入华的商人、工匠、军士、学者等几乎都自然的归入回回人里。历史长河中,这一地带分分合合,时而统一为一个国家,时而分裂为诸多小国,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族群在语言和文化的细部上存有差异,但整个文化面貌和人种上则大体一致,也都有禁食猪肉等古老的西域民族传统。

  明代,“回回”和“色目人”在汉文记载中并用,如《大明律》有关律条正文下面的纂注中,通常有“色目即回回”的释文。但也有使用“回辉”的现象,如呼和浩特清真寺清真寺内存有“洪武皇帝御制回辉教百字”碑。“杭郡重修礼拜寺记”也有“回辉氏”一语。明万历四十一年的北京牛街礼拜寺“敕赐礼拜寺记”碑中,回族自称为“回回”,这是目前为止回族人以回回自称的最早证据。实际回回做为自称的年代比这早得多,只是由于相关历史文物、记载被毁坏和篡改掉了,也和各代封建统治者的文字狱有直接的关系。

  回族一词做为民族称谓,目前有据可查的是出现在清乾隆时代。乾隆《重修肃州新志》卷三十“西陲纪略”叙述哈密人口向肃州地方的迁徙时写道:“哈密夷人于故明时徙居肃州卫东关乡居住者三族。曰维吾儿族,其人与汉俗微同;曰哈喇布族,其人与夷同;曰白面回回,则回族也。今皆男耕女织,为边氓矣。士商营伍,咸有其人”。再往后的年代,“回族”做为民族称谓使用越来越普遍,仅在官方记载中的例子就不胜牧举。

【回族人|有关回族“守夜”的习俗介绍】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开头结尾范文(通用10篇) 11-10

中秋节的习俗都有哪些范文二篇 09-18

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2篇】 09-16

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集合2篇 09-15

中秋节的习俗精选五篇 09-12

从古到今中秋节的习俗(合集3篇) 09-11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的来历【四篇】 09-11

节日中秋节的习俗【汇编三篇】 09-11

关于潮汕中秋节的习俗【三篇】 09-09

中秋节的习俗赏月【二篇】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