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族服饰]有关乌兹别克族的习俗介绍

2019-01-07 中秋节的习俗

  每个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民族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也都和本民族的信仰及民俗有关的禁忌下面是烟花美文网小编为你整理有关乌兹别克族的习俗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乌兹别克族的习俗

  乌孜别克族的服饰

  男子一般穿长衫,并有花纹,样式类似维吾尔族的“袷袢”,乌孜别克族称之为“托尼”。无钮扣,无斜领,右衽有的带有花纹,长及膝盖。腰间以各种绸缎、花布绣织而成的三角形绣花腰带。青年妇女多穿连衣裙,称“魁依纳克”,宽大多(幅)褶,不束腰,也有穿各式短装的,颜色艳丽。无论男女传统习惯穿皮靴,皮鞋外加浅帮套鞋。高筒的绣花女皮靴“艾特克”堪称乌孜别克族精湛的手工艺品,妇女不论老幼都留有发辫,爱戴耳环、耳坠等装饰物品。

  花帽 乌孜别克人都爱戴各式小帽,其中“托斯花帽”较为有名,绣有白色巴旦木图案,呈白花黑底,古朴大方。“塔什干花帽”则色彩对比强烈,火红闪耀,如盛开的花丛。青年男子一般喜戴红色小帽,老年男子多戴深绿色。妇女除戴小帽外,还有围方头巾的。按其宗教习惯,妇女出门必须穿斗篷,头上蒙面纱,从头到脚都不得露,解放后,其服饰日趋现代化。

  乌孜别克族的礼节

  苏麦莱克仪式 这是乌孜别克族特有的一种民族仪式。每年春季,以乡村为单位,村民集中用麦苗熬制成一种紫色的粥样甜汁食物,第二天由长辈向各户分发以纪念从事农业的先民。也有传说为纪念先知的两个孙子的。

  割礼仪式 割礼仪式,又称为“小喜”。男孩在5—7岁时进行,源于伊斯兰教教仪。

  乌孜别克族的住房

  乌孜别克人的住房一般为土木结构,自成庭院,房屋一般高大宽敞,土墙很厚,一般在0.8 -1米左右,四面用砖打底或包裹,平顶稍斜,有的在顶上覆盖铁皮以防漏雨渗雪。伊犁地 区的乌孜别克族住房一般有延伸的廊檐,夏季可在檐下吃饭、会客,冬季可避风寒。南疆的乌孜别克族住房一般在室内墙上挖壁龛,用雕花石膏镶砌各种图案,可存放用具,放一些小 摆设,室内的柱子上刻有各种图案。冬季一般用壁炉取暖。各家多在庭院里搭葡萄架,牧区的乌孜别克人均住毡房,类似蒙古包。

  乌孜别克族的丧葬习俗

  人死后,要马上告知所有亲友。参加丧礼的男人在腰间扎一白带,妇女在头上扎一白带。阿訇为死者诵经时,妇女围尸哭泣,男的一律在户外。死了年幼者,只告知直系亲友。为死者净尸必须是同性别者。埋葬后,在净体的地方放一个花盆,点一盏长命灯。从这时起,该室不能住人。埋葬七天之后,儿女方可脱孝服。在死后的二十天、四十天、七十天、一百天,都要作"乃孜尔"。周年内的每个"主麻日"亦要做小型?quot;乃孜尔"。周年内死者一如既往子头扎白布,不能外出作客,不能参加别家婚礼,周年后此禁才可撤除。

  乌孜别克族的婚姻家庭

  乌孜别克族实行一夫一妻制。按照传统习惯,在哥哥未婚前,妹妹不能出嫁;姐姐出嫁前,弟弟不能娶妻。总的要求是:长者在前,幼者在后。通婚范围大多限制在族内,但也有和维吾尔族、塔塔尔族结婚的。

  按照传统习惯,在订婚前,男方要多次请人到女方家提亲。在女方同意之后,男女双方都要请亲友吃饭,商定婚期。在未结婚之前,如遇节日,男方要给女方送礼,包括布料、食物及日常用品等。在吉日的前数天,男方还要给女方送礼,包括穿、戴、食品与用具(即有新娘的,也有其岳父母的)。在吉日的前一天,新郎父母均到新郎家中与新娘父母共同确定邀请客人名单。然后,发散请贴。吉日所用一切人员、用具等开支,均由男方承担。

  结婚仪式是在女家举行,双方父母出面招待。先吃抓饭,然后男方父母向亲友表示感谢,并请亲友为新郎新娘祝福。在吉日的下午,新郎的妹妹等,也来新娘家。在她们进门时,女方要铺“巴炎达孜”(一块长布),并将糖果分给她们所带的孩子。吃饭后,分别被领到所预备的房间。晚上举行结婚典礼,仪式按伊斯兰教规进行。在举行仪式的前一时刻,媒人要向双方父母协商"讨休钱"。结婚仪式完毕后,新娘去婆家。

  婚后第二天,新娘主办“吉尔克派克”(联欢会),再过一、二天,新娘的父母举行“恰利拉尔”,即请新郎及其父母亲友等人作客。入席均按长幼分坐,并向新郎与来客分别赠予礼物;新郎的父母为表示答谢,也举行“恰利拉尔”,请新娘的父母亲友作客。至此,结婚仪式才告完成。

  在此过程中,还有"请新娘"和"搬新娘"的活动。“请新娘”是由新郎的亲友将新娘请去作客。“搬新娘”是新郎的亲友将新娘叫回家中,新郎要带礼物前去,请求将新娘“放回”。新娘则抱着母亲哭,表示不分离,父亲则为女儿祈祷。然后,由老年妇女或新娘的嫂嫂等人护送新娘回婆家。当新娘回来时,要在院中生起一堆火,新娘绕火堆一周,踏着铺在门前的白布进屋。在此时刻,撒水果糖及其他小食物,表示恭喜新娘返回。然后,送新娘的客人返回,只留下年长和有威望的妇女,等次日返回。

  乌孜别克族的生育习俗

  乌孜别克族在妇女生育时,丈夫不能进入产房;产妇在七天内不得外出。谁家生了小孩,都要向亲友报喜,亲友一定要备礼相送;在产后的第二天给婴儿命名,一般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共同给孩子命名,或是请阿訇或某些宗教人士命名。近年来,由父母命名的逐渐多起来。产后十一天要宴请亲友,亲友向婴儿送礼物,母亲把婴儿抱出,放入摇篮(第一胎仪式较隆,二胎以后就简化)。四十天后,给孩子行"洗礼"(洗澡),先由父母将一个金镯子或金戒指放在一个盆里,来祝贺的亲友都要向盆里倒一点水,然后,母亲把孩子抱入盆中进行淋浴。至此,产妇即可出门参加一切劳动和活动。

  乌孜别克族的禁忌

  忌食猪肉、狗肉、驴肉、骡肉和自死畜禽肉及动物血。用餐时,严禁脱帽。不能在客人面前咳嗽、擤鼻涕或者大声说话。交谈时忌讳伸懒腰、打哈欠、挖鼻孔、吐痰、咳嗽、打嗝、放屁等。禁止在公共场所光着上身,不准仅穿裤衩、背心串门。不得在清真寺和墓地周围吐痰、呕吐、倒垃圾、泼脏水和大小便。

  乌孜别克族的音乐文化

  乌兹别克族的先民由粟特人、马萨盖特人、花剌子模人和南下的突厥语人群融合而成。古代粟特人主要生活在中亚细亚的锡尔河和阿姆河流域以及泽拉夫尚河流域,也称为河中地区。公元前2世纪,属于阿尔泰语系的突厥人部落开始陆续进入中亚细亚地区。随着交往的加深,当地土着的粟特人部落受其影响,逐渐演变成操突厥语的人群。根据活动区域的不同,这部分人一直被称为突厥人、布哈拉人、费尔干纳人、花剌子模人、撒马尔罕人。

  公元874年,中亚的粟特人建立萨曼王朝,大力推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中亚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并将古波斯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波斯文化,为乌孜别克族的形成奠定基础。

  乌孜别克族是一个喜爱歌舞的民族,他们的传统音乐内容丰富,有民间歌舞、说唱音乐、古典套曲等许多种;民间乐器有“都塔尔”、“斜格乃”、“热瓦甫”、“弹布尔”等弹拨乐器以及手鼓、撒帕依等打击乐器。等,表演时自拉自唱,表达情感十分自如。

  乌孜别克族能歌善舞,民间音乐曲调优美、节奏明快、韵律婉转,有独唱、齐唱、对唱等多种形式,民间说唱也十分丰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以《黑眉毛的姑娘》、《埃尔帕米希》、《古鲁黑拉·苏里唐》等最为流行。有歌必有舞,乌孜别克族舞蹈优美轻快而富于变化,舞姿舒展,展示浓郁西域风情的《阿衣江》、《乌帕尔》、《他纳瓦尔》、《哈拉增》等民间舞蹈最为流传。

  乌孜别克族的民间文学极为丰富,英雄史诗《阿勒帕米西》,叙事长诗《帕尔哈德与希琳》等流传广泛。

  诗人玛赫穆德·麦赫穆尔,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倾向的诗人,在作品中,总是无情地鞭笞封建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麦赫穆尔的作品在乌孜别克文学发展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

  诗人穆克米(1850~1903)继承了乌孜别克前代古典作家的创作传统,并以自己杰出的作品从题材内容、艺术手法和语言形式等方面,丰富了乌孜别克的文学宝库,并将乌孜别克文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扎克尔江·哈里穆罕默德·吾里(1858~1909),笔名菲尔海提,新疆浩罕城人,诗人,1896年定居于新疆莎车。菲尔海提继承了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特别重视诗歌的艺术形式,诸如音律、韵脚、声调等。因此,他的作品以流畅优美见长,至今在乌孜别克民间被谱曲传唱。《释放你的猎物吧,猎手》是菲尔海提具有代表性的杰作。

【[乌兹别克族服饰]有关乌兹别克族的习俗介绍】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开头结尾范文(通用10篇) 11-10

中秋节的习俗都有哪些范文二篇 09-18

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2篇】 09-16

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集合2篇 09-15

中秋节的习俗精选五篇 09-12

从古到今中秋节的习俗(合集3篇) 09-11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的来历【四篇】 09-11

节日中秋节的习俗【汇编三篇】 09-11

关于潮汕中秋节的习俗【三篇】 09-09

中秋节的习俗赏月【二篇】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