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国税|扬州过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2019-04-05 中秋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时候,在扬州地区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呢?下面由烟花美文网小编为你整理的扬州清明节旧习俗,希望大家喜欢!

  扬州清明节旧习俗

  “纸灰乱舞荒冈草,遮断红桥柳树烟。最好溪边安冢处,儿孙拭泪看游船。”这首描写扬州人清明扫墓的诗,出自清初诗人、戏曲作家孔尚任撰写的《清明红桥竹枝词》。

  扬州人在清明时,必须是要到郊外上坟的。既然要到郊外,就必须要赶早,去迟了,对已故亲人就不敬了。

  对于那些刚刚故去不久的亲人,就更要早一点去祭扫。三年之内的新坟,一定要在清明节之前去祭扫。远离家乡的人,哪怕再远,也要提前赶回家。过了三年后,如果再有什么事,路途遥远的,可在清明节后一两天再祭扫。

  清明扫墓的习俗全国各地都有,历史也很悠久。古代人也有祭墓一俗,《礼记》中规定,没有赶上出殡的,就到死者墓地行礼,以表歉意。同时又云,亲人离开家乡,或从外地归来,都应到祖墓上去辞行,或是告归。这些礼俗都叫做“祭墓”。因为辞行和告归都是正常的礼节,用不着伤心痛哭,因而清明时节前往墓地“哭墓”的,是很少见的。但是后人却在清明时节去墓地扫墓。

  为什么要扫墓?在上古时凡士大夫阶层都有家庙,他们祭祀祖宗都是在家庙里。后来无庙的阶层兴盛起来,他们也要祭祀祖先,但他们没有家庙,于是就直接到墓地,在墓地祭祀祖先。由此,日常到墓地上的辞行和告归便与清明时节的祭祀结合起来了,从而形成了流传至今的清明扫墓。“再之,扬州处于江淮之间,清明时节已是桃红柳绿,田野里的菜花黄灿如云。扬州的墓地多在西北郊,这一带又是扬州的风景胜地,诱人的景色使人们在祭拜祖先的同时,顺便郊游行乐,这就把古老的礼俗和现世的生活,巧妙地结合起来。

  祭扫,不仅要扫,还有几项特别的讲究。扬州人祭扫祖墓不外乎有这样几项事宜:上供祀祭;焚化纸钱;行礼致哀;芟除荒草;培土上坟; 更换坟帽( 新挖圆锥形土块置于墓顶);绕墓辞行等。

  甜菜头(即枸杞头)、黄黄子(即秧草)、芦蒿、马郎头(即马兰头)、香椿是扬州人在清明的时候,必须要吃的“五新”,也叫“五青”。

  除了新鲜可口的“清明五新”,老扬州还有不少特定的“清明菜”。“雪里蕻烧大粉”就是其中一道。除了上坟,清明节这天肯定要在家里给祖供菜供饭。煮鱼、烧肉、青菜、豆腐自然不得少,还有一道菜就是“雪里蕻烧大粉”,把大粉切成块块放油锅里慢慢煎,再放上生姜、葱、雪里蕻丁子,再用大火烧一下,起锅。

  清明螺,赛肥鹅。扬州人喜欢吃螺蛳,清明提前几天,不少老扬州人也会买上斤把活螺蛳,滴几滴香油,放在水里养上一两天,让螺蛳把泥吐干净,再剪尾下锅炒着吃。或者清明当天,买些螺蛳和韭菜,把螺蛳放清水里,上锅“响”一下,然后把肉用针挑出来,螺蛳头炒韭菜,是一道特别受欢迎的家常菜。

  苏州清明节旧习俗

  吃:青团子、焐熟藕

  春秋时代,晋文公称王后,为逼介子推出山,放火烧山三天三夜,结果介子推和母亲被活活烧死,文公十分后悔,为纪念介子推,故规定每年这时要“禁火寒食”,不准用火,只准吃冷食,喝凉水。但在精致温雅的苏州,这吃冷食的习俗却也演绎得丰富多彩。

  青团子、焐熟藕是苏州清明的节令食品,它正是古老的寒食习俗的文化孑遗。苏州市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戈春源介绍说,青团子是用麦苗叶取汁,经石灰点化澄清后调米粉做成的团子,可放入豆沙等馅心。青团子色青而味香,是苏州人清明节必备的食品。

  此外,焐熟藕酥中带糯,风味独特,也是苏州人清明的节令食品。据介绍,每到清明节前,人们从藕池中采摘隔年老藕,去节去梢,两头切下一薄片,用糯米灌实,再把薄片用牙签盖上钉牢。将藕放入锅内,加入食碱,面上盖些荷叶,盖上锅盖大火烧煮,至藕呈褐色酥熟为止。冷却后,蘸赤砂糖浆等食用。

  祭:新婚夫妇“上花坟”

  相传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每年清明前,他还要去祭祀介子推,也就形成了寒食上坟扫墓的风俗。

  苏州人清明上坟扫墓,更是不敢怠慢,特别是新丧终七而未满周年的人家,要过新清明。新婚夫妇,要一起去上坟,称为“上花坟”。直至今日,清明扫墓的习俗仍在民间流行。

  戈春源介绍,除上坟扫墓以外,过去清明节家家还要“过节”祭祀先人。按照苏州的习俗,祭祖有人鬼之分,每年的清明、七月半、十月朝(初一)是“鬼节”,端午、冬至、除夕是“人节”。逢鬼节,祭祀要用面麦制品,烧纸、化锭等迷信活动也以鬼节为盛。

  玩:山塘看会“留会饭”

  迎神赛会,苏州人俗称为“出会”。苏州过去最有名的就是三节出会,即每年清明、七月半、十月朝(初一)的三次出会。其中尤以清明最为隆盛。

  苏州城内一府三县约三十多个土谷神像,清明那一天都要被抬着排了仪仗,经阊门山塘街,到虎丘郡厉坛受祀。到出会那天,城乡居民蜂拥而出,渡僧桥、山塘街一带,这就是过去苏州的山塘看会习俗。苏州人历来热情好客,这一天,住在附近的居民,往往特意杀鸡宰鸭,烧鱼煮肉,要留前来这儿看会的亲友吃饭,俗称为“留会饭”。

  出会时的队伍中,地位最高的神像要数城隍老爷了,他非但有轩桥、暖桥相随,还有神马备用。出会队伍除了菩萨神灵的官衙仪仗之外,还有众多的民间杂技、文艺表演,这是出会队伍中最为围观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部分。

  上海人清明节有哪些习俗

  1、青团

  上海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传统的青团制作,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比例混合后,用开水拌和、蒸熟,打烂成面团状,加入艾青或麦苗打烂后得到的青汁,继续打烂,再加入适量的碱水以保色,包入豆沙或其他甜馅,做成团状和饼状,就成了一只只青绿色的青团。

  但是这小小的青团可不是谁都能随便吃的,特别是肠胃功能薄弱的人最好少吃甚至不吃。胰腺炎和胃炎患者严禁食用青团,因为青团中的糯米会导致炎症复发或病情恶化;有胆囊炎、胆结石的患者也不宜食,可能会因为消化不良而加重病情。此外,糖尿病人禁食豆沙馅等甜类青团。另外,老人孩子因为消化功能不好,也不要贪嘴,少吃为宜。

  2、藕

  清明节,上海江浙一带居民有吃藕的习惯,吃藕是祝愿蚕宝宝吐的丝又常又好。莲藕取莲断丝连之意,表达了对祖先及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也是祭祖菜式之一。

  “相传百五禁厨烟,红藕青团各荐先。”清明时节,除了青团,糯米藕也是一道时鲜美食。“冰糖、荷叶、香椿叶、艾叶、香榛木一起,用蒸气2小时烧开,余温再焖7小时,然后冷却……”这样的做法,保留了藕中原有的营养和糯米与糖的香味,即便真空包装,读者吃到时,依然口感松软、绵甜,香糯。

  3、桃花粥

  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清明,是桃花开得最盛的时节,也是祭祖怀古之日,在广为流传的清明风俗中就有“桃花粥”这一项,清代孔尚任的《桃花扇·寄扇》就有这样的唱词:“三月三刘郎到了,携手儿下妆楼,桃花粥吃个饱。”这原是唐代汉族“寒食节”的食物,由于清明节与寒食节日期相近,于是二为一后,食“桃花粥”便成为清明的风俗延续下来。

  寒食节的所有特色食物中,桃花粥最受人青睐,这跟桃花所代表的美好寓意是离不开的。桃花粥的原料和做法都很简单,原料是桃花、粳米和红糖,也可以用冰糖代替,先将粳米熬煮成粥,再加入桃花瓣数克,最后放入冰糖熬至溶解即成,正宗的桃花粥用的是新鲜的桃花瓣。

  4、紫笋茶

  上海旧俗在清明节吃桃花粥、紫笋茶,并有祭厉台、迎城隍出巡的习俗。紫笋茶亦称湖州紫笋、长兴紫笋,是中国传统名茶,产于浙江省长兴县。早在1200多年前已负盛名。由于制茶工艺精湛,茶芽细嫩,色泽带紫,其形如笋,故此得名为紫笋茶。

  每年于清明至谷雨期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初展,其制作,经摊青、杀青、理条、摊凉、初烘、复烘等过程。制成的极品茶芽叶相抱似笋;上等茶芽挺嫩叶稍展,形似兰花。冲泡后,茶汤清澈明亮,色泽翠绿带紫,味道甘鲜清爽,隐隐有兰花香气。

  5、鱽鱼

  江南素有在清明前食江鲜的习俗。说到春季最美的鲜味,素菜恐怕有诸多争端,但是在肉食中“开春第一鲜”的称号则当之无愧地属于长江三鲜之一的鱽鱼。南方人,尤其是上海人非常讲究吃鱽鱼的时间。食鱽鱼,以清明为分界线,清明之前为最佳时节,清明之时已是食鱽鱼的“尾季”,时间十分之短。

  鱽鱼有着清蒸、花雕等诸多的吃法。鱽鱼味美,做法却简单。小葱姜丝,加上酱油盐清炖即可,没有什么大菜的讲究。清蒸鱽鱼,鲜嫩而细腻,含在口中,鲜香的味道久久回荡在齿间。

【扬州国税|扬州过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相关文章:

中秋节的习俗作文开头结尾范文(通用10篇) 11-10

中秋节的习俗都有哪些范文二篇 09-18

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2篇】 09-16

中秋节的习俗有什么集合2篇 09-15

中秋节的习俗精选五篇 09-12

从古到今中秋节的习俗(合集3篇) 09-11

关于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的来历【四篇】 09-11

节日中秋节的习俗【汇编三篇】 09-11

关于潮汕中秋节的习俗【三篇】 09-09

中秋节的习俗赏月【二篇】 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