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下期末试题]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5-10-31 专业英语

  外国文学史是一门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要学好这门课程,同学们还是要用心去学才能学好外国文学史。下面是阳光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学习参考。

  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雅可夫斯基的揭开了30年代苏联诗坛序幕的长诗是()。

  A.《穿袜子的云》 B.《列宁》 C.《放开喉咙歌唱》 D.《好!》

  2.马雅可夫斯基创作的并受到列宁高度评价的讽刺诗是()。

  A.《向左进行曲》 B.《开会迷》 C.《一亿五千万》 D.《放开喉咙歌唱》

  3.马雅可夫斯基的描写苏维埃共和国从诞生、巩固到繁荣昌盛全过程并被誉为苏联革命英雄史诗的诗作是()。

  A.《放开喉咙歌唱》 B.《列宁》 C.《一亿五千万》 D.《好!》

  4.被称为马雅可夫斯基从事文学创作的纲领和20年创作的总结性诗作是()。

  A.《放开喉咙歌唱》 B.《向左进行曲》 C.《列宁》 D.《好!》

  5.苏联当代文学的“第一只春燕”指的是()。

  A.特罗耶波利斯基的《农艺师手记》 B.田德里亚科夫的《不称职的女婿》

  C.奥维奇金的《区里的日常生活》 D.扎雷金的《今年的春天在蒲扬诺夫卡》

  6.苏联文学中开启了“集中营文学”先河的作品是()。

  A.爱伦堡的《解冻》 B.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C.帕斯捷尔纳克的《日内瓦医生》 D.特瓦尔多夫斯基的《焦尔金游地府》

  7.法国的安德烈•纪德创作的惟一的长篇小说(也被称为是“连环小说”)是()。

  A.《田园交响乐》 B.《蒂博之家》 C.《黛累丝•德斯盖鲁》 D.《伪币制造者》

  8.英国作家维尔斯是现代科幻小说的鼻祖,其被英国文坛称为“天下奇书”的作品式()。

  A.《隐身人》 B.《时间机器》 C.《星际战争》 D.《莫若博士岛》

  9.英国威廉•戈尔丁创作的被称为典型“荒岛小说”的是()。

  A.《继承人》 B.《自由堕落》 C.《绳王》 D.《看不见的黑暗》

  10.毛姆是英国拥有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其成名作是()。

  A.《人性的枷锁》 B.《月亮和六便士》 C.《寻欢作乐》 D.《刀锋》

  11.托马斯•曼的代表作是()。

  A.《约瑟夫和他的兄弟们》 B.《绿蒂在魏玛》 C.《浮士德博士》 D.《布登勃洛克一家》

  12.斯蒂芬•茨威格的“压卷之作”是()。

  A.《感觉的混乱》 B.《象棋的故事》 C.《恐惧》 D.《人的命运转折点》

  13.西方评论家认为雷马克“使作品成为有世界意义”的描写战争的小说是()。

  A.《凯旋门》 B.《最后一站》 C.《西线无战事》 D.《黑色方尖碑》

  14.海尔曼•黑赛的最受西方青年喜爱的作品是()。

  A.《荒原狼》 B.《格尔特鲁德》 C.《彼得•卡门青德》 D.《玻璃球游戏》

  15.H•L•门肯说:“他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才”。指的是()。

  A.马克•吐温 B.欧•亨利 C.杰克•伦敦 D.德莱塞

  16.被称为“美国的高尔基”的杰克•伦敦的开创美国梦幻灭题材作品先河的小说是()。

  A.《铁蹄》 B.《热爱生命》 C.《马丁•伊登》 D.《屠场》

  17.杰克•伦敦创作的美国第一部具有无产阶级性质的作品是()。

  A.《马丁•伊登》 B.《铁蹄》 C.《热爱生命》 D.《屠场》

  18.赛珍珠的被誉为:“第一部成功地用英语写中国的小说”是()。

  A.《大地上的房子》 B.《东风•西风》 C.《母亲》 D.《中国之美》

  19.高尔基创立的新型社会政治哲学剧是()。

  A.《底层》 B.《小市民》 C.《仇敌》 D.《耶戈尔•布雷乔夫及其他的人们》

  20.高尔基的被称作是那一时代“俄罗斯精神生活的编年史”的小说是()。

  A.《奥古洛夫镇》 B.《马特维•柯热米亚金的一生》 C.《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 D.《克利姆•萨姆金的一生》

  21.约翰•克利斯朵夫晚年潜心创作的是()。

  A.民俗歌曲 B.爵士乐曲 C.宗教音乐 D.革命歌曲

  22.海明威创作中惟一的剧本是()。

  A.《第五纵队》 B.《胜者无所得》 C.《印第安营地》 D.《打不败的人》

  23.海明威创作的被评论界看作是“迷茫一代”宣言书的长篇小说是()。

  A.《永别了,武器》 B.《丧钟为谁而鸣》 C.《午后之死》 D.《太阳照样升起》

  24.海明威第一次提出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的作品是()。

  A.《太阳照样升起》 B.《午后之死》 C.《永别了,武器》 D.《丧钟为谁而鸣》

  25.美国“揭落黑幕运动”文学最著名的作品是()。

  A.《汤姆叔叔的小屋》 B.《红色英雄勋章》 C.《屠场》 D.《白奴》

  26.海明威成功地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是()。

  A.《乞力马扎罗的雪》 B.《印第安帐篷》 C.《大二心河》 D.《胜者无所得》

  27.在《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着力刻画的“硬汉”形象是()。

  A.杰克 B.亨利 C.曼诺林 D.桑提亚哥

  28.使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是()。

  A.《太阳照样升起》 B.《永别了,武器》 C.《老人与海》 D.《丧钟为谁而鸣》

  29.高尔基早期创作中刻画了不少感人的流浪汉形象,其目的在于()。

  A.批判小市民 B.揭露俄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号召人民起来反抗

  C.塑造正面理想人物 D.歌颂英雄的献身精神

  30.劳伦斯是20世纪具有国际声誉的英国作家,其代表作是()。

  A.《儿子与情人》 B.《恋爱中的女人》 C.《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D.《虹》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文学是20世纪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折射,它主要包括()。

  A.新的现实主义文学 B.无产阶级文学 C.前期现代主义文学 D.浪漫主义文学 E.后期现代主义文学

  2.1917年至30年代初,苏联文学中出现的几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是()。

  A.《铁流》 B.《恰巴耶夫》 C.《毁灭》 D.《青年近卫军》 E.《苦难的历程》

  3.苏联文学中“红色的30年代”出现的重要作品有()。

  A.《毁灭》 B.《苦难的历程》 C.《误会》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E.《日瓦戈医生》

  4.50年代苏联出现的一系列以“写真实”著称的作品有()。

  A.《区里的日常生活》 B.《征途中的战斗》 C.《农艺师手记》 D.《死结》 E.《不是单靠面色》

  5.卫国战争中,苏联文学出现了一批反映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作品有()。

  A.《困难的历程》 B.《瓦西里•焦尔金》 C.《日日夜夜》 D.《青年近卫军》 E.《前线》

  6.苏联“解冻文学”的主要作品有()。

  A.《解冻》 D.《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C.《日瓦戈医生》 D.《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E.《焦尔金游地府》

  7.60年代前后,苏联一批青年作家崛起,其中“战壕真实派”的作品有()。

  A.《一寸土》B.《选择》 C.《最后的炮轰》 D.《第三颗信号弹》 E.《坦克成菱形前进》

  8.勃列日涅夫时期出现的“全景文学(小说)”作品有()。

  A.《围困》 D.《热的雪》 C.《黑色方尖碑》 D.《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E.《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9.70年代后苏联文坛大量涌现出道德题材的小说,其中主要有()。

  A.《生者与死者》 B.《白轮船》 C.《滨河街公寓》 D.《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E.《岸》

  10.20世纪法国的现实主义文学中出现了“长河小说”新体裁,其中有()。

  A.《约翰•克利斯朵夫》 B.《田园交响曲》 C.《爱的荒漠》 D.《蒂搏一家》 E.《蝮蛇结》

  11.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评论家安得烈•马尔罗创作的以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有()。

  A.《王家大道》 B.《征服者》

  C.《希望》 D.《人的命运》 E.《西方的诱惑》

  12.英国作家劳伦斯一共创作了10部长篇小说,其中重要的有()。

  A.《儿子与情人》 B.《狐》 C.《恋爱中的女人》 D.《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E.《死去的男人》

  13.亨利希•曼创作的揭露批判德国帝国主义的“三部曲”有()。。

  A.《在一个家庭里》 B.《臣仆》 C.《穷人》 D.《首脑》 E.《垃圾教授》

  14.雷马克创作了一系列揭露德国法西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罪行的作品,它们有()。

  A.《凯旋门》 D.《里斯本之夜》 C.《生命的火花》 D.《生死存亡的年代》 E.《黑色的方尖碑》

  15.布莱希特因其独特的戏剧理论和创作著称,其代表做作有()。

  A.《最后一站》 D.《伽利略传》 C.《四川一好人》 D.《西线无战事》 E.《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

  16.获得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联邦德国的伯尔主要作品有()。

  A.《一声不吭》 B.《莱尼和他们》 C.《伽利略传》 D.《荒原狼》 E.《丧失了名誉的卡特琳娜•布鲁姆》

  17.欧•亨利被称为“美国的莫伯桑”,他的代表作品有()。

  A.《麦琪的礼物》 D.《热爱生命》 C.《最后一片藤叶》 D.《西线无战事》 E.《警察与赞美诗》

  18.美国“迷惘的一代”代表作家有()。

  A.辛克莱•刘易斯 B.海明威 C.菲茨杰拉德 D.多斯•帕索斯 E.索尔•贝娄

  19.高尔基著名散文诗《海燕》的重要内容有()。

  A.表现革命人民与反动势力之间进行的激烈斗争 B.揭露小市民的丑恶嘴脸 C.揭示资本主义世界崩溃的必然性

  D.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者的战斗精神 E.热烈欢呼革命高潮的到来

  20.《海燕》象征手法的具体表现有()。

  A.风、云、雷、电象征黑暗的反动势力B.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

  C.汹涌澎湃的大海象征日益觉醒的革命群众 D.暴风雨象征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 E.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者

  21.罗曼•罗兰是一位杰出的传记作家,其重要的传记作皮有()。

  A.《贝多芬传》 D.《丹东传》 C.《罗伯斯庇尔传》 D.《米开朗基罗传》 E.《托尔斯泰传》

  22.海明威以其强烈的反战倾向和对未来的迷惘而成为描写第一次世界大战名篇的长篇小说有()。

  A.《太阳照样升起》 B.《永别了,武器》 C.《丧钟为谁而鸣》 D.《生者无所得》 E.《第五纵队》

  23.海明威笔下“硬汉子”的形象有()。

  A.《打不败的人》中的曼努埃尔 B.《太阳照样升起》中的杰克•巴恩斯

  C.《永别了,武器》中的亨利•腓特力 D.《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乔丹

  E.《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

  24.《老人与海》象征手法具体表现在()。

  A.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社会生活 B.阳光和春天象征爱情和幸福 C.马林鱼象征人生的理想

  D.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 E.狮子象征勇气和力量

  25.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作家莫里亚克的主要作品有()。

  A.《给麻风病人的亲吻》 B.《爱的荒漠》 C.《黛累丝•德斯盖鲁》 D.《田园交响曲》 E.《盘缠在一起的毒蛇》

  三、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2.罗斯塔之窗 3.解冻文学 4.帕斯捷尔纳克事件 5.犹太小说 6.冰山原则

  四、简答题

  1.20世纪欧美现代文学有哪些新的特点? 2.十月革命后苏联文学的鲜明特点是什么?

  3.《一个人的遭遇》在苏联卫国战争题材文学中的地位如何? 4.葛利高里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5.《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6.尼洛夫娜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7.巴威尔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8.《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征是什么? 9.《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深刻寓意表现在哪些方面?

  10.如何评价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个人奋斗? 11.《约翰•克利斯朵夫》的艺术特色。

  12.《老人与海》的思想意义。 13.如何理解《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这一形象?

  14.《老人与海》如何体现了海明威独特的艺术风格? 15.欧•亨利创作的基本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五、论述题

  为什么说高尔基的《母亲》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C 6.B 7.D 8.B 9.C 10.A 11.D 12.B 13.C 14.A 15.D 16.C 17.B 18.B 19.A 20.D

  21.C 22.A 23.D 24.B 25.C 26.A 27.D 28.C 29.B 3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ABC 3.BD 4.ABCDE 5.BCDE 6.ACDE 7.ACDE 8.ABCE 9.BCE 10.AD 11.BD 12.ACD 13.BCD 14.ACD 15.BCE 16.ABE 17.ACE 18.BCD 19.ABDE 20.ABCDE 21.ADE 22.AB 23.ADE 24.ACDE 25.ABCE

  三、名词解释

  1.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1934年苏联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上确立的苏联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其重要特点是要求作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反映历史发展的规律。它对苏联文学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不小的消极影响。曾在苏联文学界引起争论,经过长期的讨论、争议,1983年又提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开放体系”,对其内涵和外延作过了一次新的诠释。直到1991年苏联作协宣布取消这一创作方法,这一问题的争论才告结束。

  2.“罗斯塔”是俄罗斯通讯社的简称。在十月革命后国内战争极其艰苦的1919年秋,马雅可夫斯基响应党的号召,同一些诗人、画家做出出版了诗配画的《罗斯塔之窗》。每逢政府颁布政策法令、前线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生活中出现重大事件时,马雅可夫斯基和他的同志们就用粗糙的颜料和纸张作画写诗,迅速张贴在莫斯科的街头上,有的还分送到其他城市,起到了揭露敌人,教育群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作用。马雅可夫斯基在《罗斯塔之窗》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创作的诗配画总数达数千幅。

  3.1954年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的发表,在苏联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评论界和广大读者对小说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认为作品的积极意义在于触及了不少尖锐的问题,诸如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更“关心人”、“爱护人”;更注意发扬民主,重视法制,克服官僚主义;更尊重文艺创作的自由,不要片面地追求文艺紧跟政治的需要;以及文艺也要反对个人崇拜,反对粉饰现实,敢于揭露社会的阴暗面等。由于这部作品的问世,苏联文坛一段时间以来逐渐形成一股文学思潮,西方对此大加赞扬,称之为“解冻文学”。在《解冻》前后出现过一批引人注目的作品,如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索尔仁尼琴的《伊凡•杰尼所维奇的一天》、特瓦尔多夫斯基的长诗《焦尔金游地府》等,这些作品都具有暴露倾向,都在不同程度上提出了一些社会问题。“解冻文学”开启了文学反映现实生活的另一途径。

  4.1956年2月苏共20大在文艺方面也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主张,于是苏联文坛一段时间内形成了一股“解冻文学”思潮。在这种思潮的推动下,帕斯捷尔纳克把自己长期构思,1948年动笔,直到1956年冬才完成的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拿了出来,先投给《新世界》杂志未得发表,次年11月在意大利出版。不久,东欧、西北喔偶、北美诸国接连出版了15种外语版,作家因此获得了195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值此苏联政府对小说在国外出版并获奖一事尚未做出明确决定时,西方政界、文化界以及各新闻媒体已蜂拥而起,进行大量政治性宣传,把小说问世称作是“自由俄国之声的重新回荡”。这才引起苏联当局的强烈翻印能够,除禁止出版该书、组织一连串对作家和小说的严厉批评外,并将作家开除出苏联作协,还以驱逐出境相威胁,只是在作家写信给最高当局作了检讨并拒领诺贝尔奖后,作协才恢复其会籍。这就是所谓的“帕斯捷尔纳克事件”。它实际上是当时两大敌对阵营之间的冷战反映,远远超出了文学界的范围,无论在苏联或西方均阻碍了对作品进行文学的分析和实事求是的研究。

  5.20世纪美国“犹太小说”不是一个文学运动或文学流派,它仅指一批出色的犹太作家所创作的大量作品。这些犹太作家的创作并不表现一致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色;有的在浓重的犹太文化背景中展示小说的主题,关心着“犹太人的经验”;有的持批判态度,把“犹太传统”置于美国社会之中;有的则丝毫不带犹太文化特征去表现美国社会。所以,作为作

  家,他们都是犹太人;作为作品,它们是千姿百态的。代表作品有辛格的长篇代表作《卢布林的魔术师》。

  6.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最大限度地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却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结合起来,让读者通过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倔作品的思想意义。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从而也成为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海明威的“冰山原则”象征着他在创作实践上对形式美的追求,体现了他强烈的创作个性,在美国文坛上开创了一代新风,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广泛兴趣。

  四、简答题

  1.该时期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反映现实、张扬人道主义的传统、反映复杂的阶级和经济关系、反映弱小者的苦难和建设新生活的历程、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呼吁人类和平、支持弱小民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时期的文学更注重人的精神和个性探索,注意挖掘物质对精神的重压,以及随着传统信仰和价值观念的丧失而来的悲观厌世、空虚无聊、失落无依之感,尤其注重写敏感的知识分子复杂的内心世界。艺术上,该时期的作家仍坚持文学反映时代的现实主义原则,注重情节结构、形象和语言的完整连贯,但也吸收许多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如象征、荒诞、意识流、多层次立体交叉结构等,并从其他艺术形式(如电影、电视、新闻报道)中借鉴了一些有益的方法。凡是成就突出的作家,往往是把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结合在一起的。

  2.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结合时代和新的文学要求,不断进行新的探索,具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战斗性和乐观主义色彩;植根与十月革命后的社会生活土壤,站在时代的高度,运用无产阶级思想观察和描写现实,表现新的主题和新的人物;社会主义被规定为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要求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具体地描写现实,并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个人崇拜,极左思潮导致文学受到过多的行政干预,对现实主义作了狭隘的理解,忽视包括浪漫主义在内的非现实主义文学,讽刺性作品曾受到冷落排斥,并忽视文艺的娱乐、审美功能。

  3.1956年,肖洛霍夫在苏联《真理报》上发表了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小说通过一位普通苏联公民索科洛夫在卫国战争中的遭遇,真实地再现了千万苏联人民在战争中经历的痛苦生活,反映了德国侵略者给苏联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作品既表现了人民在战争中的悲剧命运,又表现了经受战争考验的人民对未来的希望、对生活的追求。这与以前的战争题材的作品相比,与其说是描绘战争,不如说是回味战争,并从中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感受和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作品写的虽然是普通人在战争中的遭遇,但强调的却是苏联50年代大力提倡的关心人、爱护人的精神。从这篇小说开始,苏联卫国战争题材的作品逐渐从对英雄主义和建树功勋的描写转向对于站镇的更加深沉的思考和评议。自此以后,出现了一些从新的角度、用新的调子来反映卫国战争的作品,如《一寸土》、《最后的炮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等等。可以说,《一个人的遭遇》开了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苏联一系列卫国战争题材作品的先河,指出了表现战争题材作品新的前景,拟定了从思想和艺术上处理战争题材的新战线。因此,它被誉为“长篇史诗式的短篇小说”。

  4.葛利高里是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的主人公,这是十月革命前后和内战时期一个动摇与革命和反革命之间的哥萨克中农的形象。作家描述了主人公坎坷的生活道路和悲剧性的结局,塑造了一个具有双重意识、充满感情的人物典型。葛利高里出生于一个中农家庭,在他身上既集中体现了哥萨克勤纯正、正直、善良、刚毅、勇敢、酷爱自由、追求真理的传统美德,又集中体现了哥萨克的愚昧、粗野、残忍的传统陋习和偏见,这两者的结合造成了他复杂矛盾、摇摆不定的性格特征。青年时期的葛利高里不顾父亲的警告和同村人的议论,抛弃家庭和自己相爱的有夫之妇阿克西妮亚私奔。这表现了他忠于爱情、崇尚自由的品质和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的反抗精神。在一战期间,耳闻目睹的大量事实和共产党员们的影响,使他认识到沙皇政府的腐败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使他认识到沙皇政府的腐败和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使他“效忠沙皇”的信念发生了动摇。但因为获得了一枚乔治章以及家乡老的尊敬和羡慕,他又很快抛弃了刚刚认识的真理,决心继续为沙皇效忠。十月革命后,他参加了红军,作战很勇敢,还当上了红军连长;但由于他对革命并不理解,并接受了旧军官伊兹瓦林鼓吹的“哥萨克自治”的观点,特别是看到了红军枪杀哥萨克俘虏,他十分反感,终于投向了白匪。此后他一直在革命和反革命两个营垒之间寻找“哥萨克自治”的真理,企图走第三条道路。他两次参加红军,三次投靠白匪,并一度当上叛军的师长,双手沾满了红军战士的鲜血,对革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直到1922年春内战结束,他才认识到自己的彻底失败,放下武器回到家乡。这时他的父母、妻子早已病故,情人阿克西妮亚也饮弹身亡。至此,葛利高里在精神上已经完全崩溃。葛利高里是“顿河哥萨克中农的一种独特的象征”,“一个摇摆不定的人物”。这一艺术形象真实地概括了哥萨克中农的本质特征,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性。他是一个探索追求的典型。这一形象说明:在历史急骤变化的关头,徘徊与生活的十字路口,犹豫动摇,企图在革命和反革命之间找到第三条道路,结果只能脱离人民,落得一个悲剧的命运。葛利高里的悲剧实质上是他以独特的哥萨克气质、哥萨克的传统偏见和自私要求对抗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悲剧。这一形象也同时反映了哥萨克历史道路的曲折性和矛盾性。

  5.《静静的顿河》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首先是广阔的史诗画面。作家善于描绘各种错综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事件,并展示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和发展变化。小说对顿河人的正常生活和主人公的描绘同重大的政治事件、军事行动的描绘交替进行,从而造成一种内容浩繁、人物众多、画面壮阔、结构宏伟的史诗效果。与此同时,小说广泛地引入了历史文献、命令、日记、书信等各种资料,并依据这些史料,对各种政治事件和军事形势作了精辟地概括和评价,赋予史诗以深刻的真实性和巨大的历史感。其次是精巧的艺术结构。小说情节的中心是麦列霍夫家族的命运,主要线索是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妮亚的爱情纠葛,补充线索是葛利高里和娜塔莉娅的关系,同时小说中还有大量表面看来似乎与主题没有密切联系的偶然性插曲,

  这一切经过作家的精心构思,巧妙安排,都糅合在一起,使长篇史诗结构尽管十分自由,却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再次是浓厚的民族特色。作为一个出身与顿河地区哥萨克农民家庭的作家和顿河草原的歌手,肖洛霍夫栩栩如生地描绘顿河哥萨克人的日常习俗,不仅写到了哥萨克农民的日常劳动情况,而且描绘了哥萨克人的节日、葬礼、婚宴、晚会、服装、唱歌、跳舞等,从而使小说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最后是多多音调合奏曲的色彩。作家巧妙有效地指挥着这一曲乡音部的大合唱,使整部史诗在风格上达到了完整的统一。

  6.尼洛夫娜是高尔基长篇代表作《母亲》里的中心人物。小说的主要情节都是围绕他的觉醒和成长展开的,其他人物和事件也往往通过她的观察和感受表现出来。开始,尼洛夫娜是一个倍受折磨、胆小怕事、温顺忧郁、笃信宗教的家庭妇女。政权、夫权和神权的重重压迫,使她长期受尽折磨,身心遭蹂躏,性格被扭曲,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念和正确理解周围事物的能力。她不理解儿子的所作所为,为之担心,流泪。在儿子及其战友的开导和影响下,尼洛夫娜的革命意识开始觉醒,认识到劳动人民痛苦和不幸的根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如果说尼洛夫娜在儿子第一次被捕后去工厂散发传单是出于“母亲”的话,那么参加“五一”游行则表现出她的阶级觉悟和斗争自觉性。示威游行的壮阔场面,高亢激越的国际歌声,使

  她浑身充满战斗的激情。她紧跟儿子,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儿子巴威尔再次被捕后,她奋不顾身捡起红旗,高高举起,并第一次向群众发表了鼓动人心的演说,动员人们为真理而斗争。这充分的表明她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力量以及真理与群众相结合所产生的巨大威力,认识带斗争的正义性和必要性。从此,她不知疲倦、全身心地投入革命斗争。在革命实践中,

  她看到革命的大好形势,看到了广大人民的疾苦和他们身上蕴藏的巨大力量,因而增强了斗争的信心和必胜的信念,革命意志锻炼得更加坚强,革命胆略和斗争才干不断增长,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地下工作者。到了小说的结尾,尼洛夫娜在车站不幸被捕,惨遭毒打;但她临危不惧,勇敢机智,高呼“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扑不灭的”,这时尼洛夫娜已经是一个成熟的、

  自觉的、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了。尼洛夫娜是一个由普通家庭妇女成长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的典型。小说极其生动、具体地描写了这位受压迫最深的普通工人妻子和母亲觉醒的过程,突出了她所走的道路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在于它高度概括了俄国劳动人民思想觉醒和反抗斗争的发展道路,深刻地反映了历史的革命发展,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人、改造人的巨大威力。

  7.巴威尔是俄国第一代由普通工人成长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典型,是一位真正能主宰自己、主宰世界的理想人物。这一形象艺术地概括了俄国工人的觉醒和成长的过程,体现了俄国工人阶级勇往直前、坚忍不拔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揭示了工人阶级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真理的重大意义。小说生动地描写了巴威尔从一个普通的工人成长为无产阶

  级革命家的发展道路。起初,巴威尔同他的父辈一样沾染着旧时代工人的某些旧习气,消极地生活着。后来他结识了革命者,接触了革命理论,开始走上了一条崭新的生活道路。“禁书”所宣传的革命思想使他的阶级意识觉醒了,他积极学习革命理论,开展革命运动。“沼地戈比”事件是巴威尔第一次领导工人群众向资本家进行的自发性的经济斗争,在工人的合

  理要求遭到工厂主蛮横拒绝后,他企图把经济斗争转为政治斗争,号召工人罢工;但由于他缺少经验,过高地估计了工人的政治觉悟,斗争失败了。“五一”游行,标志着在社会民主工党领导下、在革命思想启迪下,工人阶级已从“自在的阶级”变为“自为的阶级”,工人运动已从自发的经济斗争上升为自觉的政治斗争,也显示出巴威尔政治上的成熟。他和战友们吸取了“沼地戈比”事件的教训,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游行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满怀革命豪情,高举红旗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带领着浩浩荡荡的示威群众迎者沙皇军警的刺刀奋勇前进。这次斗争,充分显示出他的组织才能和无产阶级的先锋作用。法庭斗争表明巴威尔已成长为一个具有高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革命胆略的职业革命家。他把敌人的法庭作为揭露敌人,宣传真理的讲坛,大义凛然、理直气壮地宣告:“专制制度……只是我们必须从人民身上最先打碎的第一条锁链”。“我们是社会主义者,是私有制的敌人。我们号召很简单,打倒私有制,一切生产资料归人民,全部政权归人民…他的演说,申明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战斗纲领,深刻揭露了一切私有制的罪恶和腐朽,宣判了专制制度和私有制的死刑,阐明了私有制社会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作者通过巴威尔这样一个先进工人的形象,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一旦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不可战胜的力量。

  8.《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的代表作。性爱描写是这部小说的中心,是一个具有深刻和丰富意义的主题。作品中对性爱的描写构成这部小说的重要内容。作家借对性爱的艺术表现探索人生的价值。劳伦斯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对性爱场面加以描写,其宗旨是歌颂人性的复归。这种对人性复归的浓墨重彩正是作家对现代工业社会扼杀人性的强有力的抨击。

  比喻和象征是这部小说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其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和场景都是某种象征。生机盎然、充满大自然气息的守林人的小屋象征着万物复苏的根,而死气沉沉的拉格比庄园则是伪善、颓败的英国上流社会的缩影。矿主克利福是只有意志,没有激情的资产阶级代表,他下肢瘫痪上肢发达象征着英国资产阶级的重理性不重情感,重精神不重肉体。出没于朦胧、幽静、生机勃勃的森林的守林人梅勒斯过着劳伦斯一贯提倡的“自然人”生活,他是作者心中完美男人的象征。

  9.《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思想蕴涵十分丰富,它的主题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性的,归结起来,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通过平民音乐家克利斯朵夫顽强奋斗的一生,揭示十月革命前西欧进步知识分子追求——反抗——幻灭的心灵,讴歌他们孤军反抗不合理世界的“不健全文明”的英雄主义精神;其二,通过主人公的生活遭际,反映当时以德、法为主的欧洲国家的黑暗现实,抨击依赖于金钱与权势的虚伪、堕落的艺术,倡导真诚的能净化道德的艺术,以此创造健全的文明;第三,主人公为之奋斗的社会理想是反对西欧各民族间的仇恨和战争,并可看出作家企图以“情爱”作为实现人类的和谐与团结的纽带。

  10.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为追求真诚的艺术和健全的文明而顽强奋斗的平民艺术家的形象,他身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反抗精神和为实现理想而不懈追求的英雄气概。然而,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经历和刻苦学习的经验,养成了他坚强的意志和生活的力量;平民阶层的社会地位使他接近人民,对封建等级和门阀精神魅力以造福人类。但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发展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相对沉寂的历史条件,又导致他对统治者抱有一定的幻想、对人民的力量表现出一定的轻蔑态度,对艺术家的使命超政治估价,以及晚年对斗争的厌倦心理和对恶势力的妥协倾向。所有这些矛盾性,都打下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他的道路,反映了十月革命前,西欧具有民主思想和知识分子在社会斗争中从叛逆、追求到动摇和幻灭的过程的反映,是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个他所属的时代和阶级的英雄,是一个个人主义的英雄。随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斗争,这种克利斯朵夫式的英雄已越来越失去其历史的进步性;但是,在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的国家里,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个人主义在反对资本主义压迫和社会反动的斗争中,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而约翰•克利斯朵夫对正义和艺术的执著追求以及他的顽强的生活意志和斗争精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仍然有着启迪和教育的作用。

  11.《约翰•克利斯朵夫》是一部独树一帜的作品,它首创了长河小说这一新体裁。传统性与现代性交融于一体是这部小说在艺术上的一个突出特点。作家很少像巴尔扎克等现实主义大师那样用许多具体的细节去描写主人公的外部特征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而是采用内心独白、自我对话、梦境、联想、抒情性插笔以及情景交融等对种艺术手段,去表现主人公丰富而又奔腾的内心世界,展示他生命的流程(即一生精神探索的曲折历程)。同时,作家的心理描写,不只是为了在更深的层面上刻画人物的个性特点,也是为了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为中心去看客观世界,即以心灵为窗口去反映外部的大千世界。

  音乐性是这部小说的另一个独到的艺术特色。小说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浓郁的音乐色彩。他的结构是按交响乐的结构方式设计的。同时,在作品的主要人物关系上体现了音乐中的“凋性”:克利斯朵夫可谓这部音乐中的主音,处于核心的地位;奥里维、安多纳德和葛拉齐娅则是其余的基本音,他们都倾向并围绕着主音。更重要的是,音乐是主人公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一个真正的音乐家是生活在音响的宇宙中的,只要是颤抖的、震荡的、跳动的东西,在他听来都是音乐”。这种无所不在的音乐。正因为此,评论界一致公认他是一部音乐小说。

  12.“老人与海”具有很强的象征性与寓意性。小说中的名言:“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是我们理解其思想意义的钥匙。老渔夫桑提亚哥实际上是抽象化的人类,作为人的对立面的大海、鲨鱼象征神秘的命运和不可知的自然力。老人在斗争中虽然失败了,但他坚忍不拔、不断抗争、奋力拼搏,认为人可以失败,可是精神不可以输,尊严不可以失。小说表达了人要勇敢地面对失败的主题思想。老人在同鲨鱼和大海的搏斗中失败了,但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获得了胜利。他是精神上的强者,是不向命运屈服的“硬汉”。小说通过这个人物,歌颂了人类在同自然和命运的拼搏中不可摧毁的精神力量,表现了作者向往人类美好的未来的乐观精神。

  13.《老人与海》中的老渔夫桑提亚哥是作者着力刻画的“硬汉子”的形象。他是一个真正、单纯的老人,过着贫困而孤独的生活。老人的生活尽管艰辛困苦。但他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乐观的精神。小说中描写的捕鱼的过程,充分表现了桑提亚哥的顽强意志和拼搏精神。

  84天捕不到鱼仍旧毫不气馁、精神焕发,同捕获的大马林鱼搏斗了两昼夜,返航途中同鲨鱼奋力搏斗。在老人羸弱的身躯里面蕴藏着崇高的精神力量,他面对厄运,既不抱怨,也不气馁,而是以无畏的勇气和奋斗的精神去迎接灾难。在他与大海的搏斗中,展示出人的高贵和尊严。

  14.海明威在继承现实主义传统的同时,又借鉴现代主义表现手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老人与海》充分体现了他的独特风格。首先,象征手法的运用。如用大海象征变幻无常的社会生活,用马林鱼象征人生理想,用鲨鱼象征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用狮子象征勇气和力量等。其次,含蓄、凝练的意境。海明威对桑提亚哥充满了感情,可是他却以冷静、客观的笔调叙述老人的故事,将自己的感情凝聚在艺术形象里。第三是简约清晰的文化。海明威的文体如同电报的电文,句子结构简单。他采用具体而感性的表达方式,将作者、对象和读者之间的距离缩短到最低程度。《老人与海》的文体正是如此。

  15.欧•亨利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被称为“美国的莫泊桑”。他的小说主要描写下层社会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真实地再现美国下层社会的生活,反映了19世纪末期美国社会矛盾,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歌颂小人物的善良、友爱、真诚、无私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是欧•亨利创作的基本主题。《麦琪的礼物》写一对贫困的青年夫妇在圣诞节前夕,各自卖掉“引以自豪”的心爱之物为对方购买礼物,结果两人的礼物都成了无用之物。《最后一片藤叶》描写了一年迈的穷画家为挽救一个濒临死亡的女画家的生命,在夜里顶风冒雨在墙上画了一片用不凋落的藤叶,而自己却被肺炎夺去了生命。《警察与赞美诗》写一个流浪汉想进监狱度过寒冬而屡次故意犯法,警察却置之不理,而他听到教堂的赞美诗忏悔自己的过去时,却无辜遭到警察的逮捕。《黄雀在后》、《我们选择的退路》和《人生波澜》等作品则表现了作家的另一重要主题:揭露资产阶级的贪婪、狡诈、狠毒、虚伪、无耻和美国社会的罪恶。

  欧•亨利是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家。他不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和心理描写,而以情节取胜。巧于构思,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语言幽默风趣、逗人发笑;结尾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令人深思。这就是被誉为“欧•亨利笔法”所产生的艺术魅力。

  五、论述题

  1.《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长篇代表作,他开辟了无产阶级的新纪元,不仅是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描写无产阶级革命的不朽著作。由于它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在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所起的教育鼓舞作用,以及对世界无产阶级文学所做的巨大贡献,而被誉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典范性作品。在这部长篇小说中,作者从无产阶级的党性原则出发,以的主题、新的英雄人物和新的创作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历史进程想文学艺术提出的重要课题——表现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问题,为无产阶级文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首先,是它深刻地反映了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时代的本质,正确地表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20世纪初期,俄国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只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已经有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无产阶级在社会民主工党的领导下,开始进行有组织的革命运动,为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而斗争。其时代本质就是资

  本主义正在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必将取得胜利。而《母亲》正是描写巴威尔从一个普通工人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描写巴威尔等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指引下,领导工人从经济斗争发展到政治斗争,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威力和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作用,宣传了社会主义的理论,反映出时代的本质。这就跟过去一切时代的文学作品是根本不同的。如以往的资产阶级作家只是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但并不赞成从根本上砸碎旧的国家机器。他们拯治社会的“药方”是人道主义,提倡社会改良或主张阶级调和。有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虽然也主张暴力革命,但他们对未来的认识是朦胧的,带有空想的性质。而《母亲》则是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主张彻底摧毁旧制度,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

  其次,是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形象。过去资产阶级作家的作品中也有描写工人领袖的(如法国作家左拉的《萌芽》),但在那些作品中的工人领袖往往是带有浓厚的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个人英雄主义者,在斗争遭到挫折后就变得灰心丧气。而巴威尔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是20世纪初俄国先进工人的典型。他追求无产阶级的真理,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对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无限忠心,把革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革命的英雄气概,和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在斗争中总是站在最前列。小说还成功地塑造了尼洛夫娜的形象,描写她由一个不觉悟的家庭妇女成长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此外,作品还描写了其他一些工农革命者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在所有这些人的身上,都表现出无产阶级的新思想和新品质。这些都是有别于过去一切时代的文学作品的。再次,是小说运用了崭新的创作方法(就是后来称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在小说里,现实生活是在新旧事物的斗争中,在革命的发展中被真实具体地表现出来的。高尔基在创作《母亲》的时候着眼于革命的发展,要展示历史发展的方向,所以他首先注意的是现实生活中那些有发展前途的新生事物。20世纪初,俄国的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表面上看起来还很强大,但它们是正在走向灭亡的旧事物;而工人阶级虽然自觉地登上历史舞台的时间还不长,像巴威尔这样的人当时还不多,但他们却代表着未来,代表着现实发展的方向。高尔基描写了两种力量的斗争,揭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他使读者相信,革命虽然可能遭到挫折和暂时的失败,但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不可改变的,革命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母亲》这部小说还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革命理想主义的精神。它以社会主义的理想吸引和鼓舞着读者,用艺术形象表达了俄国工农大众的理想。小说虽然描写了革命者艰苦的斗争,革命所受的挫折;但通篇却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这种崭新的创作方法与过去那种只能揭露和批判现实,却描绘不出社会远景的批判现实方法是有本质区别的。


  猜你喜欢:

1.外国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2.《外国文学史》填空题及答案合集

3.外国文学史期末试题及答案(一)

4.外国文学史19世纪文学试卷及答案

5.超全的大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合集【含各个专业】

【[外国文学史下期末试题]外国文学史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航海及海运专业英语词汇C10范文汇总三篇 11-19

游艇专业英语词汇X-Z精选五篇 10-23

游艇专业英语词汇G范文(通用7篇) 10-23

市重点小学专业英语老师年度总结精选三篇 10-21

[小额投资创业好项目]小额投资创业新点... 01-07

国外新兴创业项目_国外最新创业项目 01-07

中学生应该如何利用网络赚钱 01-07

客餐厅吊顶装修效果图大全_客餐厅分开吊... 01-07

[博美犬多少钱一只白色]白色博美犬可不... 01-07

【博美犬吃什么狗粮好】博美犬除了狗粮...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