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五大原则

2019-01-07 教育新闻

  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五大原则

  一、平等与尊重原则

  尊重您的孩子应该是中学教育一个首要原则。“家 长”一词从字面上就是家庭领导者的意思,更何况家长和子女有 长幼之分、接受教育早晚之分、社会阅历深浅之分、经济实力有 无之分等等,从家庭角色上讲,家长和子女事实上是不平等的。 但正是这样,我们在亲子交往中,就更要注意从小尊重孩子,尊 重孩子的人格。因为,在人格上我们和子女是平等的。

  平等尊重的原则不是仅仅为了孩子听父母的话的技巧,而 是基于一种真正的对人的尊严的认可和维护的信念。惟有此, 家长才可能在亲子交往中自然流露出对子女的尊重并被孩子 感受到,这种流露和感受的教育力量十分巨大,不仅表现在即 时的教育效果上,更是体现在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过程中。

  而 那种为了尊重的“尊重”、为了让孩子听话的权宜性的“尊重”, 不仅家长操作起来往往很累很不自然也很困难,易于为我们的 中学生孩子所识破,更遗憾的是让他们从自己的亲人那里来体 会一个词:虚伪。这是要令许多孩子寒心的,是对孩子的品格形 成极为不利的。

  对人的平等尊重是一种信念。出于这种信念的真正的对子 女的平等与尊重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尊重孩子的想法、意愿和 情感,允许孩子自己处理一些事情,以共同讨论的形式帮孩子作决 定,给孩子正常表达和保留不同意见的权利,批评时不要伤害孩 子的人格,等等,都是贯彻这一教育原则时需要注意的。

  二、以子女定向原则

  指在子女教育中,从子女发展目标的确定,到跟孩子谈话、 提要求都以孩子本人为出发点。各种研究告诉我们,当一个人的 行为是从自己的内在需要出发时,行动中的积极性是最高的,而 且不依赖外部的奖赏。对于这一点,家长们显然是意识到了,或 者自己也有深刻的体会。

  一个例子是:许多家长在苦口婆心地训 导孩子时,往往要加上一句话:“我这是为你好。”就是企图让孩 子明白,家长不是从自己而是从孩子出发的。问题在于,这时孩 子往往在心里说:“哼,还不是为了你自己。”因为,他们不是从家 长的这句口头表白,而是从家长惯常的行为中作出判断。于是我 们要问家长,您真的是从孩子出发了吗?

  在某种意义上,孩子的确是我们的家庭、我们自己发展的延 续。但是,这种延续不是要由孩子来满足家长自己个人生活中的 缺憾,更不是为了给家长自己争面子,而是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以孩子本人定位来促进他们自身的健康发展。当我们协助孩子 成为一个有自己的追求的独立、自主的人时,我们自己在孩子身 上所尽的义务、付出的辛劳也就获得了实现。家长真正的伟大在 于,他是在为孩子追求,而不是要孩子为自己追求。

  如果您经常 这样对孩子说:“爸爸(妈妈)一辈子的遗憾就是没读上大学,你 一定要考上大学。”如果您在老师批评您对孩子教育不当后回来 向孩子说:“你这样下去,叫我面子往哪儿搁!”即使您在最后又 说:“这是为你好”,孩子也不会这样认为。

  而实际上,您的的确确 不是从孩子出发,而是从自己出发的。把孩子作为实现自己未了 心愿、满足自己个人需要的工具,实际上是要把孩子限制在自己 的生命范围中,这是一种狭隘的自私,恰恰谈不上家庭的发展。

  我们的孩子是另外一个人,而不是家长您自己。在家庭教育 中,如果我们真正以子女定向,自然就会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 定目标、提出要求,自然就会关心孩子的情感生活,在引导孩子 学会自制的同时允许孩子正常宣泄负面情绪,也自然就会对孩 子获得的符合本人实际的任何进展感到欣慰,自然会产生一颗 平和的心。特别是,以子女定向的家庭教育,是一种尊重他人意 愿的无私的教育,这种教育下的孩子在自己努力追求的同时,更 会尊重自己的家长。

  用一句话来概括,我们在家庭中要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而 不是要教育出适合自己的孩子。

  三、积极期待原则

  事实告诉我们:我们的孩子所感受到的家长对自己的期 待,也就是家长认为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会直接影响到孩子自己对自己的期待,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努力 方向和行为表现。家长有时容易犯一个错误:出于对孩子未来 的良好愿望,表现出对孩子现状和将来的担心、忧虑和怀疑,而 且让孩子感受到的是后者。这是一种对孩子的消极期待,很有 可能,您的孩子会不由自主地按照这样的期待走下去。“你真 笨”、“你真懒”、“你这样下去,怎么得了”、“你今天在学校有没 有犯错误”……

  如果我们的家长经常这样向孩子说,等于是在 向孩子发出一种消极的命令。所以,让孩子感受到您对他积极 的期待,实在是太重要了。最简单地说,就是要让孩子感受到: 您希望他好,您认为他好,您相信他会更好。

  请相信您的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您认为他棒,认为他行,认 为他明天会更好。请欣赏您的孩子,从积极的角度评价孩子的行 为表现和行为结果,表达出您对他长处的赞叹和欣喜。这样,会 让您的孩子感到自信、感到希望,也感到家长的亲切可爱、可以 信任,自发地和您一道走健康发展的路。其实,每一个孩子身上 都有许多值得我们相信和欣赏的地方,问题在于家长没有去寻 找和发现。如果家长总是觉得孩子一无是处,可能是您对孩子的 期望过于片面;还有一种可能是您自身有缺陷,那就是您总是在 寻找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不仅只是对自己的孩子。

  家长的逼迫导致孩子的叛逆

  心理咨询中心接到家长来电:“现在我的孩子特别叛逆,什么都听不进去,特别是学习上的事情,如果你问他,他肯定跟你急。”王先生夫妻俩平时工作很忙,把孩子交给了祖父母代管,也就是平时成绩出来后问问孩子的成绩怎么样,几乎每一次问都会引发一场冲突。对待不服自己管教的孩子,王先生只有求助心理医生

  找出症结 家庭教育是否缺失

  在学校教育中,如果孩子不听话,变得暴躁,发脾气,不服家长管理的时候,家长不要一味指责孩子,应该反思一下自己,为什么在学校教育中孩子会这样,在学校教育中自己也有一定的责任,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说,很多在中学教育过程中孩子的叛逆都是被家长逼出来的。

  有些家长动辄 ”考清华上北大“的期望,让学校教育中的孩子不堪重负;有些家长一天到晚工作不露面的冷淡,让孩子备受冷落;有些家长日日耳提面命的管理,更让孩子急于逃脱这种干预;而在单亲家庭或者由祖辈老人看管成长的孩子,容易因没有安全感、认知感,而通过其他途径寻求。心理专家认为,以上情况都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缺失的表现。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能力,家长不能只按照自己的想法管教孩子,应该主动获知孩子的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才能得到孩子的认可。“

  抓对时机 初二是成长关键期

  初二是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心理医生介绍,从课程上来看,小学课程相对简单,一个班级里所有学生成绩相差不大,但到了初中,课程开始有难度,学习压力也变大,学生们的成绩能力差别逐渐显现,一些落后的学生因听不懂课程内容,便开始自暴自弃;从交友上来看,初中阶段是孩子心理由不成熟向成熟过度的阶段,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有了判断善恶的自主能力,由此便开始无选择的建立混杂的交际圈,如若圈内有人品行不端正那么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发展。

  心理咨询师提醒,在这一阶段中,除学习成绩外,家长更应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长期、平等地交流才有效。可以通过一起旅游、参加活动、共同运动等方式与孩子亲近交流,拉近距离。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他们的近况,对不良问题做到及时察觉、纠正。另外,王希芹提醒,家长切忌只在每次考试后才去关心孩子的成绩,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做好榜样 家长提升自身修养

  有些孩子不和家长交流会觉得是家长落伍了,很多自己会的懂的家长都不知道。心理专家称,家长更需加强自身学习修养。像一些学校开设的家长学习班,便可提供给家长学习的条件,为家长梳理出学习方向。

  家长应做好榜样,时刻注意自己和孩子的言谈举止。尤其是在假期,学生的一些坏习惯最容易养成,家长要注意在此期间孩子的交友、娱乐方面是否存在隐患。同时,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不能任性管理,仅靠打骂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应该有目的地去管理教育,向孩子讲解清楚事情的严重性、危害性。再一点就是与学校老师积极配合、协调管理。通过和老师的沟通了解、挖掘孩子的兴趣点,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树立孩子的责任感。同时,当孩子取得进步时,家长也应适当地给予精神上的奖励。

  青少年过度竞争引起的悲剧

  近期国内发生了多起由于青少年心理人格不健全而引发的极端暴力事件。对此长期从事心理危机干预的心理咨询中心专家提醒,家长和中学教育工作者不宜过早、过分强调竞争,因为过度的竞争可能给你的孩子带来消极的影响。

  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认为,竞争可以激发人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培养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质,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家长们不要给孩子树立一些消极的竞争观念,要让他们理解真正的竞争含义。

  专家表示:“很多家长一味地向孩子灌输‘竞争是残酷的’,但并没有告诉他们什么是竞争以及应该如何参与竞争。孩子们大多把竞争单纯地理解为自己和别人的比较,什么都要比,什么都要赢,一旦失败了就一蹶不振,甚至完全丧失了学习兴趣。” 过分强调竞争除了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自信,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外,还使得他们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甚至在某些特定场合下无法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进而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家长和老师不要让孩子把竞争看得太重,更不要‘只以成败论英雄’,应该让孩子懂得失败是人生不可避免的,错误也是生活中的常客,关键是从失败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某种意义上失败也是成长的机会。”心理咨询中心专家说。

  中学生谈恋爱的三种心理驱使

  在中学教育阶段,中学生谈恋爱已经屡见不鲜了,很多家长都开始疑惑起来,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早熟,早恋现象为什么层出不穷?心理咨询中心专家分析了三种中学生心理驱使这些孩子谈恋爱。

  一是性心理驱使。青春期少年由于性心理的驱动,喜欢接近异性。当他们遇到自己喜欢类型的女孩的时候,就会产生爱慕之情。

  二是赶时髦心理。中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有限,从众心理和模仿性极强。

  大众传媒和现实生活中的恋爱“榜样”,使他们产生了也要尝试一下的赶时髦心理。正如一位初中女生在日记中所写:“小梅和方刚好了,静雅和李军约会了好几次。看到班上那么多同学谈了朋友,我也就和他好了。我好想他,可我也不知道看中了他什么,只怕自己将来连朋友都找不到,被同伴们说无能。”

  三是寄托心理。有的家庭夫妻长期失和,整日为小事争吵不休,或者天天为工作奔波,为钱操劳,往往忽视了亲子之爱,让孩子长期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也容易导致孩子寻找异性寄托情。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情绪方面。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等是常见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害怕学习,上课注意力涣散,思考乏力,听不好课,做不好作业,但又想把学习搞上去,产生焦虑;有些同学害怕或回避上学,或有恐惧反应,或呈萎靡状态;有些同学有矛盾观念和愤怒反应,易激惹,依赖性增强。

  (2)行为方面。学习适应不良的同学均有行为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能力抑制。以往学习能力良好,成绩不错,适应不良后学习能力受到抑制,产生学习困难,上课无法做笔记,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出,稍复杂的题目无法解决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常不能持续做一件事,莫名其妙地终止作业或看书,无目的地摆弄小物件或发呆等。

  第二,社会性退缩。与同学交往减少,学习、生活活动也减少,不愿发言,不想运动,体育课也提不起劲,成为同学活动的旁观者,游离于同辈群体之外。

  第三,品行絮乱。行为违反与年龄相符的社会规范和准则,如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等现象均有可能出现。还有些学生活动过度,寻求快乐和刺激,如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袭扰他人。

  第四,行为倒退。行为像儿童,学习无目标,活动无计划,喜欢儿童游戏,不合群但不是因为退缩,而是和同学玩不到一块,谈不到一起。

  (3)生理功能方面。表现在上课头昏、脑胀,入睡困难,以及腰酸背痛、心悸、乏力等,身体检查则没有特定的躯体问题。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行为、情绪、生理方面。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到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效果,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

  人的教育是由家庭开始的,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故有“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之说。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的加强和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是学校、社会所不能代替的。初中生正处在生理、心理、思维快速的变动时期,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搞好中学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成才的重要一环。

  一、重视初中阶段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生活中最主要、最基本的社会单元。在培养教育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家庭是源头、是真正的基础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摇篮。

  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学校,社会教育一并构成教育的有机整体,是人们实现社会化的必由之路。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对社会应尽的义务,也是家庭自身的迫切愿望,在每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责任,是关系到国家兴衰,事业成败的大事。

  家庭教育的根基在家庭,关键在家长。但真正重视家庭教育并懂得怎样科学地教育孩子的家长却不多。很多家长认为,为孩子提供物质条件,包括衣食住行,就是家长的全部责任。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什么当今社会物质条件优越,而逃学、厌学、辍学之事时有发生?当然其中有其社会和学校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家庭教育的原因。

  事实证明,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减少和抵制社会的消极影响,使孩子健康成长;反之,孩子步入歧途。家长是家庭教育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必须真正重视家庭教育,才能搞好家庭教育。

  中学教育阶段是整个人生历程的关键时期。有的专家形象地比喻为人的第二次诞生。此阶段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变化急剧而迅猛,专家称之为“高峰期、风暴期、心理断乳期、精神饥饿期、人生峡谷期”等等。说明这一时期处于人生成长的转折关头,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初中阶段,尤其14岁是“危险”年龄,对于其学习来说,也最容易分化。但其潜力大,可塑性强,也是实施教育的关键阶段。如果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孩子的道德水准、学习成绩就会急剧下降,甚至出现种种劣迹。

  为什么有的孩子在小学时各方面表现很好,但到了初中后就突然垮下来,判若两人?家长大惑不解,有的家长就把原因归结到学校和老师身上,这是很不公正的。事实上,除了孩子自身原因外,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往往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启蒙教育的引路人,孩子的生理素质是在父母的培养下发育的;智慧的幼芽是父母正确引导、精心培育的;语言的基础是父母教给的;行为表现是从父母身上模仿来的;生活本领离不开父母的传授;物质生活条件是父母提供的。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

  二、掌握初中学生的特点

  1.生理特点

  初中生正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前期(或称青春初期)。由于内分泌中生长素的作用,中学生的骨骼肌肉发育极快,逐步趋于成熟,促使身高体重猛长,身高年平均增量为4-11厘米,体重年平均增量3-6公斤,体格趋于定型。

  身体内部各种器官机能迅速增加,趋向成熟。心脏从形体到血压,从脉搏到功能逐步接近成人;肺活量初中生一般达到2000-2500毫升;尤其脑发育的诸多指标已达到成人水平,12岁少年脑重量即可达到成人平均的1400克,容积也与成人不相上下,神经细胞分化机能表明大脑皮质沟回组织已逐步完善,脑电波的变化表明信息传递的神经纤维髓鞘化已经完成,兴奋抑制过程逐步平衡。

  性器官发育逐步加快,第二性征出现,男女差异明显,性功能已然具备,性心理变化激烈,这标志着人体发育的全面完成:初中生可以说“长大了”。

  2.心理特点

  初中生生理的发展为心理变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心理的变化是生理发展的内化表现和必然趋势,而较之生理发展具有更深刻的内涵和更重要的意义。初中生心理发展除了表现为动力系统的个体意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外,表现为心理过程的知、情、意、行都迅速趋于成熟。

  认识 感知觉包括视觉、听觉提高迅速,空间、时间知觉业已成熟,有了较强的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注意的有意性、选择性、稳定性有很大发展;记忆的领域扩大,技巧多样,效率提高;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具备初步的辩证思想;想象及至幻想空前发展,为创造性的发挥,创造能力的培养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心理上产生成人意识,自我意识直线上升,自我形象骤增,有强烈的欲望,甚至狂妄自大,目中无人。

  情感 日益丰富、复杂、深入、热烈,精力充沛富于朝气,向往豪爽不拘小节,社会情感进一步发展。但自控力、平衡性、稳定性较差,情绪易波动、浮躁,有时偏激,惑于假象,有时半外露半隐蔽,导致矛盾心理。

  意志 逐渐坚定时而脆弱,易受外界影响时冷时热,既能自觉养成一些好习惯,又常被坏习惯左右。由于自我监督能力欠缺和思想方法局限,办事易走极端或半途而废或中途易辙,耐力和韧性不足。

  行为 由于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心理活动,行为的自觉性有所增强,自主意识逐步发展,但愿望与能力存在矛盾,渴望独立,又难独立;想成为一个大人,但社会还把他当成孩子看待,因而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与成人产生对立情绪,采取不合作态度,出现“代沟”。难以预料的行为接踵而至,家长叫苦不迭,防不胜防。他们希望摆脱父母的监视、庇护,摆脱家庭的约束。有的甚至反感或对抗起来总想独立地处理自己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种事,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不愿意给父母倾吐心声,拉大了心理之间的距离,对外界事物非常敏感。

  3.思维特点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规律性关系的反映。思维作为一种心理现象,是认识活动的核心。如果说感知觉是对客观实际的直接反映,属感性认识,那么思维就是对客观实际的间接反映,属理性认识,因此它具备间接性、概括性、目的性、逻辑性、层次性等特点。

  初中生随着生理心理的急剧变化,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环境的多方面影响,学习内容的逐步复杂高深,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得到长足的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呈现出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现象,已由孩提时代的直观行为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开始学习辩证逻辑思维,关注事物的量变到质变,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因与外因及其内在联系。

  在学习实践中,思维的独立性、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广阔性等品质不断发展。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分类比较等思维能力也相应提高。

  但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和阅历的限制,他们看问题片面化、表面化、绝对化、或轻信一切或怀疑一切,或固执己见或无原则争论等现象也是不可避免的。

【初中生家庭教育的五大原则】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教育新闻宣传年度工作计划【六篇】 10-21

初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新闻稿(合集三篇) 10-14

以学增智主题教育新闻联播范文(精选四篇) 09-09

部队安全警示教育新闻稿范文三篇 05-23

节前安全教育新闻稿精选3篇 05-23

部队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新闻稿精选四篇 05-23

部队安全教育新闻稿(合集五篇) 05-08

[电脑排名前十的2017]2017一台电脑如何... 01-07

[客厅沙发放哪个方位好]电视放在客厅哪... 01-07

【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火灾预防基本知识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