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90后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精选

2019-02-10 教育新闻

  90后创业如今已成为一种风尚,90后创业者也逐渐成为创业领域的引领者,在实现个人梦想的同时也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下面是烟花美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90后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90后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一)

  大学生暑期借钱创业 两月赚5万

  暑假来临,南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地里仍然十分忙碌,留校学生在这里紧张备战即将举行的机器人大赛。大二女生张晴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实验室来,不断补充知识、自学相关内容,备战机器人公开赛。

  近年来,南通大学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课程主导、实践培育、研究支撑、多方支持”的创业教育模式。学校组建10年来,培养近7万名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怀揣创业梦想、投身创业实践的优秀创业人物,用知识与激情为人生扬起风帆。

  她创办人力资源公司

  大学生从学校的“第一课堂”到社会的“第二课堂”衔接中,很多学子彷徨过:找什么样的工作、去哪儿实习、如何完成好面试等。南通大学2009届毕业生杨秋兰从毕业经历中摸索出了一条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为在校大学生开展课余实践锻炼、职前培训、素质拓展的系统培训和指导。

  今年29岁的杨秋兰,毕业已5年,如今是一家注资达200万元的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从大一开始,在学好课程知识的同时,我还注重锻炼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做家教、发传单、做策划,这些我都干过。”杨秋兰发现,不少同学想要锻炼自己的能力,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机会、缺乏社会经验。于是,刚毕业的杨秋兰开始筹划接一些项目,给在校大学生提供兼职、实习以及见习的机会,并将面试技巧、职业规划、商务礼仪等培训项目融入自己的服务之中,使大学生工作能力大大提高。

  而这一切,与学校组织的创业师资专项培训是分不开的。杨秋兰说,2008年9月,她有幸参加了南通市妇联举办的第一期女企业家与女大学生结对的SYB(创办你的企业)导师活动,利用这个平台,杨秋兰结识了创业以来的第一个校外导师——南通金曼谷健康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冰玉,参观学习了一个成熟公司的经营模式、企业文化、管理制度、人事财务制度、日常管理等。

  有了经验和底气,半年后,杨秋兰注资50万元成立了一家人力资源公司,待公司日趋成熟后,于今年4月又追加资本;6月则引进风险投资,德国GEA哈帕尔公司亚太区总裁、北京艾孚恒信公司总经理刘洪涛注资120万元,公司正式更名为游子在线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打造兼职培训行业的“O2O模式”(即:线上线下电子商务)。杨秋兰说,待新的商业模式在江苏运营成熟后,公司将于2016年开始将业务向全国拓展。

  他向水果零售业进军

  在南通大学,不乏杨秋兰这样有胆识、有魄力的姑娘,当然也有许多有经营和管理头脑的小伙子。去年从通大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沈建祥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创业方向是水果零售业。

  要干,首先得积累经验。为此,沈建祥利用暑期时间专程前往长三角地区交易规模最大的果品集散中心——浙江嘉兴水果市场,利用实习机会学经验。2012年下半年,沈建祥与两个小伙伴开始做起水果团购的生意,去年则在学校就业创业中心的扶持下,正式往门店零售的方向发展。他们在学校的食堂附近租店铺,开了一家水果店。后来,又接连在张芝山和五山家园一带各开了一家。据介绍,去年3家店铺的营业额达100多万元,收支基本持平;今年的状况从目前来看,日营业额有望保持在1万元上下。

  近日,记者走访了沈建祥“优果萃”团队经营的其中一家店铺,销售的水果有40多种,价格比零售水果店便宜15%左右。在近两年的摸索中,“优果萃”团队的生意越做越好。对于未来的发展规划,沈建祥的思路相当清晰。他将其归为两点:第一,水果销售要进行连锁化的整合。现在南通的水果店铺大都呈现家族化的状况,唯有通过整合,才能达到低成本、低损耗,更好地服务消费者;第二,电商化势在必行。沈建祥希望自己的水果生意能够做到类似“麦德龙+京东”的模式,既有利于店铺营业额的提高,又有益于卖家与消费者之间的良性沟通。

  他的培训事业风生水起

  南通大学历来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在积极探索“课程主导、实践培育、研究支撑、多方支持”的创业教育模式下,另一名“85后”小伙儿同样干得非常出色。他叫黄刚,通大化工院应用化学系2011届毕业生,现为通城一家教育培训公司的负责人。

  黄刚说:“在担任学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协会会长期间,自己有幸接触了很多企业家、职业讲师。如何将我接受到的一些社会及就业资讯提前让通大学子知道?依照这个想法,我找到了最初创业项目的雏形:做大学生‘软实力’培训。”

  项目有了,培训老师有了,后来还有了两名合伙人的加入。经过约1年的摸索,基于成本、招生、续班的种种压力,最初的项目无以为继;失败之后,黄刚的核心团队开始筹划转型,在前往南京、上海等地学习后,终于有了现在的“中小学全科个性化一对一辅导”模式。

  据了解,黄刚的教育培训公司在南通一共有3个校区,分布在通州、崇川、港闸。崇川校区现拥有近600平方米的精装教学区,年营业额逾200万元;通州校区2013年6月成立,正迎头直上;港闸校区于今年初成立,还在发展中。3个校区,预计今年总营业额将突破400万元。

  90后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二)

  微信平台的开放,让很多人瞄准了此领域的网络创业机会。微信公众号外卖的创始人张洋就是其中之一。张洋在大学时就想创业,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毕业后去迅雷做了两年软件开发。

  4月,张洋听了一个关于微信公众号的讲座,受此启发,他想到了外卖方向,觉得用微信来点外卖会是一件很方便的事情。说做就做,从4月份开始,张洋用三个月的业余时间开发了名为“乐外卖”的微信点餐系统,使用乐外卖的商家可以基于微信公众帐号建立一个点餐系统,顾客用微信轻轻扫一扫就能点餐。7月底,乐外卖的基本功能完善后,张洋从迅雷离职,全职创业。

  创业两个月就实现盈利

  通过乐外卖,店家可以在微信上建立店铺,消费者只需关注店家的微信公众帐号,即可浏览商品与店家的信息,并轻松下单。店家可以通过GPRS无线打印机、商家版APP、短信、邮件、微信等多种方式即时查看订单,并为顾客提供相应的服务。

  8月,乐外卖产品刚上线不久,就有付费用户了。乐外卖目前的商业模式主要是通过销售产品来向商家收取服务费。

  乐外卖主要有两种收费方案,一种是按时间收费,可以按月或者按年按季度等,主要针对单个的外卖商家;一种是按订单收费,1毛钱一个订单,主要针对那种在学校运营公众帐号的创业学生团队,他们把学校周边的外卖店放在自己的公众帐号上进行推广,通过跟商家抽取提成来盈利,还有就是那种社会上的跑腿公司或者外卖配送团队,他们一般也是一个公众帐号上有多个店铺。据悉,今年6月底,乐外卖新增了多店铺按年付费的方案。

  通过向用户收费,乐外卖上线两个月就实现盈利了。当然,“那也是因为当时开支很小,”张洋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租的是一个两室一厅的房子,房租一个月3800元,除了房租吃饭我们开支很少。后来客户多了起来,我们也陆续招了客服、市场的人员。”

  而推广上,乐外卖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线上推广,通过百度关键词排名、网上发帖宣传等,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口碑传播。另外,为扩大规模,张洋在全国各地招代理商进行线下推广,目前全国已有80多个代理商了。

  到今年6月底,乐外卖已有18000多家商家,覆盖用户为150多万。乐外卖的用户中产生了很多成功案例,例如风靡全国的微信烧烤案例阿虎烧烤,江西财经大学的江财一点通等。

  团队目前共9个人,算张洋在内共5个技术人员,2个客服人员,2个市场营销人员。张洋说:“我们公司从创立起就一直在盈利,虽然盈利不多,但我们是完全靠自己的收入养活了整个团队。不过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找到投资,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加快发展。”

  拼单功能已申请专利

  外卖O2O市场从进入火爆发展期,几家外卖网站获得了投资,如到家美食会、生活半径、美餐网等等。今年5月,大众点评网更是以8000万美元战略入股饿了么。

  在外卖O2O市场大热的情况下,乐外卖有什么特色呢?与同类产品相比,乐外卖又有哪些优势呢?

  1、我们最开始做的时候,国内真正做这个的不超过3家,现在可能是几十上百家了。不过可以这样说,做微信点餐的,没有一个不知道乐外卖的。我们几乎就是这个行业的风向标,我们做什么功能有什么变化,大家都会跟着走,我们的商家数量用户口碑用户体验等方面,几乎是全国最好的。

  2、我们的产品相比其他一些外卖产品,比如饿了么、淘点点、美团外卖等等,最大的优势就是我们是基于微信公众帐号的,而公众帐号是商家自己的,做好了是他自己的品牌,他可以把他的客户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3、外卖是一个本地化很强的东西,大部分外卖店只服务周围1公里,大部分客户也都是老客户,平台导流量的作用其实不是很明显,而且会越来越差。而乐外卖这种基于微信公众号,可以通过微信号经常做一些活动,做一些跟顾客的沟通等,才能更好的服务顾客,留住顾客。

  在产品上,张洋自信地表示:“产品开发不只是靠技术能力,更需要的是对用户需求的把握,对产品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思考与认识。我们是真的在用心做产品。1700多条来自用户的反馈,我几乎每条都看了,每条都回复了。我们会不断跟客户沟通交流,了解他们最真实的需求,不断的来改进我们的产品。而且我们具有创新精神,这个行业的很多功能都是我们最先提出来最先做出来的,比如我们刚推出的拼单功能,已经申请专利了。”

  不过,在未来的发展上,张洋坦诚表示,需要外力:“虽然我们的盈利能够养活维持团队,但是如果没有投资毕竟还是会限制我们的发展速度。我们现在就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我们有产品,有技术,有团队,有客户,有经验,也有自己的定位。需要的是有更多的资源去执行,加快发展。”

  90后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三)

  90后殷志平从“好友拼图”一夜爆红到萌萌搭的4年创业路

  “90后”创业者,在今日已不鲜见。今天的讲述者是殷志平,江苏人,90后。2011年,还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殷志平开始写小软件,在人人网爆红。同年他开始创业,“创业那么多年”从24岁的殷志平嘴里说出来,有种吊诡的沧桑感。

  4年时间里,殷志平接连创办两家公司,从南京的“黑工作室”起家到拿到知名风投的投资。他经历过一夜爆红的狂喜,也品尝过合伙人内讧、竞争失败的苦涩。他开始收起锋芒,学着挑起责任。对于以殷志平为代表的90后创业者群体,争议从未远离,但他们有的已满25岁,这是告别年少轻狂的年纪。

  一起来看这个90后年轻人的创业故事:一夜爆后,创业4年的经历

  2011年下半年,我还在读大学二年级,就尝到了一夜成名的滋味。那年国庆节过后,我在人人网上开发了一个小应用叫“好友拼图”。这个应用能把你所有好友的头像拼成一张海报的模样,从远处看是你的头像,从近处看全是好友的小头像。我突发奇想,随便做做,结果它让我一夜之间斩获了几十万粉丝,我自己都震惊了。我的人人网账号成了大号,我随便发一条状态,哪怕是很无聊的状态,都能收到上万评论,评论以每秒几条的速度增加。

  好友拼图这款应用当时霸占了人人网开放平台排行榜第一的位置整整3个月。投资机构也找上来,尽管当时我还是光杆司令一个,没有团队。我觉得飘飘然,创业很容易嘛。这为我后来的创业埋下了很大一个坑,我用了好几年才从这个坑里爬出来。

  我索性决定出来创业,书也不读了,从学校里拉了两个小伙伴入伙,搞了一个“黑工作室”。那是2012年,状态是穷屌丝,但大家很和谐,很卖力,我们做了图片社交网站“沙漏网”。同年夏天,上海的一家孵化器来南京找我,说,“只要搬到上海,我就投资你们。”我们拿到第一笔钱,搬到了上海,正式开始创业。

  没过多久,我们又拿到一轮融资,整体形势很好,但我踩到另一个坑。这个坑很经典:我和合伙人的股权是对半分的,引入一家新的投资方后,我们各自都有40%多一点的股份,谁也没法说了算。没钱的时候大家状态很好,一有钱就开始搞分裂,我的合伙人想赶我走,我知道后很生气想反击,结果合伙人拉拢了投资方,他们站在一个阵营里,我占了下风。其实,在沙漏网,我们前前后后做了好多项目,主要是因为合伙人内讧,最后烧光了投资人的钱,什么都没做出来,第一家公司就完蛋了。

  第一家公司解散后,2014年,我开始创办第二家公司班砖科技。这次我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我和合伙人先小人后君子,把利益摊开了说,我占股90%,他占10%,大家都同意后,我们开始干活。到目前为止,我们没有什么股权纠纷,也没有太多争执,大家会说“你说了算”。我觉得小公司在早期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老大说了算,其他人跟着老大往前走,这是我自己的一点深切体会。

  曾经觉得不公,后来愿赌服输

  虽然我是写代码的,别人说我是码农,是工程师,我却一直觉得自己是科学家。我痴迷技术,曾经做过的所有创业项目都从技术切入。但技术创业我也犯过错,吃过亏。

  因为我研究过人脸识别技术,2012年我还在沙漏网的时候,我们花了整整6个月,做了一个网页产品:上传一个男人的照片,再传一个女人的照片,可以预测未来的宝宝可能会长什么样子。这个挺有技术含量的,要先做人脸识别,对图像进行重新排样、绘图。上线之后就火了,每天都有大量的人进来玩。

  后来发生了一件让我很寒心的事。我们实打实地用正儿八经的技术做出来的产品败给了一家不懂技术却很会玩营销的母婴社区。名字就不提了,他们马上抄了一个,很粗糙,完全没有技术含量。我后来了解到,他们的做法是去百度搜图里翻出了十几张婴儿图片。无论你传什么男人、女人的照片上来,甚至传两张卡通图片它都能给你生成一张婴儿图片,这图片是随机出现的。这家母婴社区的规模大,跟我们抢了不少流量,我觉得很不公平。

  后来我反思总结了一下,这种使用场景,不应该站在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而是应该站在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这类产品对用户来讲只是娱乐的需求,用户其实不太关心准不准确,只是哈哈一笑。我用技术的东西去做娱乐的东西,其实是不适合的。从产品经理的角度来看,这家母婴社区的手段虽然不太高明,却是做产品最好的方法,成本非常低,一两天就能做出来,而且它们把这个产品推向娱乐化,娱乐到极致。我的总结是,一定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做产品。

  我现在在做一个音乐图片社交产品“听画”,它的定位和目标很清晰。我们掌握了一项技术,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让机器创作出曲子来。用户在听画App上传一张照片,我们能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每张照片配上属于它的原创音乐。除了社交,我们更想把听画打造成草根音乐人的原创音乐创作社区。因为,我们的人工智能谱曲技术降低了音乐创作的成本,也降低了专业门槛,我们把音乐人普遍觉得最麻烦的部分创作曲子给包了。

  与上次被娱乐至上的母婴网站打败不同,对于人工智能谱曲,技术上的壁垒会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人工智能组织音乐的能力我们已经摸索了一年,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音乐是声音的组合,机器能算出音节运动的概率,谱出符合审美的曲子。照片中能被提取出的主题和元素,包括那些可识别的物件、曝光度、色彩分布等,都能帮机器来确定音乐基调、长度和模式。

  在音乐领域,拥有这项技术的公司在全世界只有100多家,在中国目前除了我们还没有出现第二家。

  社交产品是有代际的

  我做过不少社交产品,包括好友拼图、沙漏网、萌萌搭……听画目前也属于移动社交,只是落到音乐产业里。可能做得久了会习惯待在这个细分领域。在一个自己熟悉的领域内创业,可能比在一个不熟悉的领域创业难度低一点,成功率也大一些。

  但社交创业其实不容易。我脑洞很大,常常有些新奇的点子,这些点子常常能成为爆款,但是无法持续。比如,2011年我做好友拼图,确实火了一把,但3个月后数据下滑得很厉害,然后就无人问津了。2012年我做上传两张图猜未来宝宝长啥样那个网站时,也能预测到,它肯定会火一阵子,但没法一直火爆下去。这两件事给我的启发是,我得做个正儿八经的创业者,做的东西一定要有商业模式,一定要有持续性。

  社交产品如果要做到可持续和高用户黏度,要形成一个有效的闭环。陌生人社交缺一块闭环,它很难像微信一样把关系沉淀下来。两个陌生人一旦成了熟人,他们的第一句话是我们加微信或加QQ,然后这个用户就流失了。中国最大的陌生人社交应用陌陌做本地化的群组,也是为了形成一个闭环。2014年我们做陌生人私密轻社交应用“萌萌搭”,做了两个月发现不行,我们的产品没有闭环,用户会流失,且流失后基本不会再来。我们果断地换方向,开始做新的项目。

  2014年陌陌风头正劲最后上市,财富榜样效应刺激着那年冒出一大批陌生人社交产品。但你现在回头看,很多陌生人社交产品都没了,只要没法形成闭环,就活不长。

  但是在社交领域创业,还是有机会的。从大趋势来看,不论多老牌的公司,都有可能在十多二十年后没落到要破产甚至要被卖掉。随着一代人老去,年轻一代成为社会的主力人群,他们的社交喜好会大不相同,跟不上年轻用户的老公司可能慢慢会被淘汰,这里面就藏着新公司崛起的机会。

  不过,我不是一个很爱社交的人,有时候经常会有那种想一个人待在实验室里谁也别打扰我的想法。我们公司有一个房间被我当成实验室,我有时睡在里面,10天半个月不回家也不奇怪。

  创业是个很严肃的话题

  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拿到了月薪25K的offer。我喜欢创业,是因为我从小爱折腾,我个人的信仰可能是去突破极限挑战,无尽地探索技术的可能性。我没有太多物欲,只要我的购买力大于我的物欲就行了。

  创业这么多年,我认为人的精神一定要强大。因为创业者每天都有很多头大的事情要去处理,精神不够强大绝对坚持不下来。有些人坚持不下去,就选择老老实实加入一家公司了。

  我欣赏的创业者是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他从大学退学,和他一样,我也是退学党。31岁之前,他换了十几家公司,生活一直窘迫,直到32岁那年创立世界第二大软件公司甲骨文。

  我和很多大学生交流,特别能理解他们身上那股初生之犊不怕虎的闯劲,因为我当年也是那样的。但我想说的是,创业是个很严肃的话题,我们曾经疯狂加班,几乎不吃不睡直到一周后我的神志开始不清楚。

  我碰到不少退学创业者,交流后我发现,很多人都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在创业。这种心态特别致命,我自己踩过这个坑,回顾我第一次创业时遇到的合伙人内讧问题,背后其实反映的是创始人的心态——创业很轻松,玩一玩就能创业。我甚至会建议一些人别大学一毕业就创业,因为心态不摆正,一定会失败。创业是神圣的行为,不能当儿戏,得担起责任。

  我创业只是凑巧,但既然创业了,就得认认真真把事情做好。现在我有一个团队,有十多个人要养活,这其实是很大的责任和压力。

  如果真的让我再选一次,假设我读大学期间,有一家技术氛围浓厚的科研机构邀请我加入,我肯定头也不回地去了。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科学家,喜欢搞技术类、研究类的东西。

【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90后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精选】相关文章:

关于小学教育新闻宣传年度工作计划【六篇】 10-21

初一年级新生养成教育新闻稿(合集三篇) 10-14

以学增智主题教育新闻联播范文(精选四篇) 09-09

部队安全警示教育新闻稿范文三篇 05-23

节前安全教育新闻稿精选3篇 05-23

部队开展安全警示教育新闻稿精选四篇 05-23

部队安全教育新闻稿(合集五篇) 05-08

[电脑排名前十的2017]2017一台电脑如何... 01-07

[客厅沙发放哪个方位好]电视放在客厅哪... 01-07

【预防火灾的基本措施】火灾预防基本知识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