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气候特点是什么]太白山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2019-03-05 生活文摘

  太白山,秦岭山脉最高峰,也是青藏高原以东第一高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下面是烟花美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太白山的气候特点简介,希望能帮到大家!

  太白山的气候特点

  低山温带季风气候带太白山北坡海拔800~1500米之间,属温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约11℃,活动积温3200~3500℃,夏季平均气温20~23℃,极端最高气温35~37℃。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7~—2℃,积雪与土壤结冻期常在3个月以上。秋季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60~65%。

  中山寒温带季风气候带在海拔1500~3000米间,全年无夏,春秋短促,冬季漫长,气候冷湿,多雨多雾。年平均气温6℃。活动积温1900~2500℃,无霜期仅140天左右,年降水量多达750~1000毫米。春季以4月下旬或5月初开始,5月份平均气温11~13℃,极端最高气温有时可达30℃,然而寒流一旦袭来气温又会降到0℃以下,故阴坡仍会残留积雪。9月下旬到10月初开始降雪,冬季从10月始到翌年4月终,极端最低气温—25~—12℃,积雪盈尺,有时于翌年六七月份仍消融不完。年相对湿度达70~80%,因而多湿多雾,多出现雨淞雾淞,构成奇丽彖致。故唐代书法家张旭在《山行留客》一诗中曾有“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已沾衣”之佳句。

  高山亚寒带气候带在海拔3000~3360米间,气候寒冷湿润,年平均气温—2~—1℃,年降水量约800~900毫米。10月至翌年4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土壤结冻期长达7~8个月,全年9个月时间为冬季。6月中旬与9月中旬,平均气温10~14℃之间。本带上限是太白山森林之上限。

  高山寒带气候带太白山海拔3350米以上为寒带气候。此带气候寒冷半湿润,无秋,冬季长,天气变幻骤剧,风大,太阳辐射强。晴、阴、风、雨瞬息万变,雾常缭绕,山头忽隐忽现。一年中寒冷期长达9~10个月,全年平均气温极少超过8℃,自10月至翌年4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可降到-30℃左右,7~8月气候温凉,日平均气温5~10℃之间的日数约50天,日温差变化大,常刮东南风。最大降水高度高出1500米,因此降水量明显减少,年降水量约750~800毫米。8月份起始降霜,9月份始降雪,持续到翌年5月份。大太白海之坚冰,一般于7月份方可消融。顶峰拔仙台,绝大部分时间处于冰天雪地中,若遇寒冷多雪之年,被雪终年不化。七八月间,晴午之时,大太白海、拔仙台一带,虽冷风飕飕,然阳光如炙,人体感温度可达50℃左右。

  太白山的地质地貌

  地质构造

  太白山岩基由花岗岩组成,以拔仙台为中心,分布于9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拔仙台一带出露的主要是变质轻微的角闪石花岗岩及片麻状构造的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这一规模庞大的花岗岩块体,主要是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地下酸性岩浆不断向上侵入,最后逐渐凝结成岩,岩基形成非一朝一夕,而是历经漫长的岁月和复杂的变化。

  山体形成。约6亿年前的震旦纪时,整个秦岭地区乃是一片汪洋大海,当时这里地面凹陷下沉,海水不断变深,海相沉积发育,逐渐形成石灰岩、白云岩等,海底偶有零星岩浆喷发。4亿年前的加里东运动时,这里上升隆起,逐渐褶皱成山,形成太白山之雏形。此后,在海西运动和印支运动中,多期构造变动。岩浆浸入和岩变质,使其雏形进一步发展。据近年地质资料记载:太白岩基的同位素年龄主要在2.06~2.29亿年之间。

  地壳剧烈运动相对平静时期,太白山以缓慢上升为主,在上升幅度相对较小的低洼处,水流汇聚,形成河、湖,河、湖中沉积的泥沙,逐渐形成页岩和沙岩。地表长期外露,遭受剥蚀,使初露峥嵘的太白山渐被夷平。到距今1亿年的中生代晚期,这里地势低矮起伏不大,呈现出准平原状态。约在距今1亿至7千万年之间的燕山运动中,太白山再度上升隆起,酸性岩浆再次浸入,使太白岩基组成更加复杂化,太白山为夹在两条近东西向大断裂之间的活动地块。这时,秦岭北侧大断层以渭河谷地向下断陷,此断层以南之太白山地块,南北产生不均衡的抬升。继燕山运动之后发生的喜马拉雅运动,是太白山上升最强烈的时期。当时太白山块体以跳跃方式急剧上升,北仰南缓更加明显,渭河谷地相对迅猛下降,使脊线迫近北部翘起,形成险峻之高山。故北坡陡峻,南坡相对较缓。

  从距今约7千万年开始的新生代以来,渭河谷底沉积物厚达5000~6000米,太白山顶海拔已上升到3771.2米,沉降和上升幅度已超过9000米。

  地壳的剧烈运动,对生物界既是一种灾难性的袭击,然而又是一种迫使生物发展进化的力量。一些幸免于难的物种通过改造自身,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而发展繁荣起来,一些物种被淘汰,还有一些被迁移。新生代初,整个秦岭包括太白山都还不高,故其南北生物差异不大。后来秦岭急剧升高,方使南北自然条件产生明显差异,生物随之明显分化。第四纪冰期的到来,一批生物又被淘汰,而更多、生命力更强的新生物继之出现。据地质钻探发现,约在第四纪以来的300万年中,渭河谷底下降的最大幅度已超过3000米。时至今,太白山以上升为主的新构造运动仍在继续着,故山顶忉保留着中生代准平原的部分残石和第四纪冰川遗迹。

  地貌特征

  太白山由下到上分为低山区、中山区、高山区三种地貌类型,形态不一,特点各异。低山区黄土覆盖,中山区石峰发育,高山区保留冰川遗迹。

  低山区

  该区在海拔800~1300米之间,地形起伏兼有黄土地貌与石质山地地貌的综合特点,相对高差不大,黄土掩覆,山头浑圆。山下基岩裸露处,水流常沿断裂带侵蚀切割,形成幽深峡谷。

  山区

  该区在海拔1300~3000米之间,北坡大体从刘家崖到放羊寺,南坡从黄柏塬到三清池,属石质中山区。大殿以下为深切谷地,沟谷断石呈“V”型,谷间山梁陡峭,多呈锯齿状。大殿以上石峰林立,山石峥嵘,巨石嶙峋,千姿百态。大殿至斗母宫一带层峦叠翠,势若屏风。大殿之东北梁上的麦垛石甚为奇特。斗母宫附近的花岗片麻岩柱峰,如巨大石柱,傲然挺立,直插云端。斗母宫至放羊寺间,多为巨大块状岩石,谷中岩石前拥后挤、重重叠叠。

  高山区

  该区在海拔3000米以上至太白山顶峰,第四纪冰川地貌形态较清晰、保存较完整。该区第四纪冰川地貌遗留下来的部分,按冰川作用的类型分冰蚀地貌和冰碛地貌。按形态分,冰蚀地貌包括冰斗、角峰、槽谷;冰碛地貌仅为终碛堤。拔仙台是第四纪冰川活动中心,故各种冰川地貌多分布于它周围。

  冰斗湖、角峰

  大太白海和二太白海是太白山保存完整的两个典型冰斗湖。前者位于拔仙台西北,东、南、西三面为崖壁环绕,开口向北。后者位于拔仙台西南,坎口朝南。三太白海是一个受断层影响的冰蚀湖,湖面高程海拔3485米。玉皇池是太白山最大的冰蚀湖,湖面高程海拔3380米。太白山角峰仅只拔仙台,为未发育成型、不太典型的角峰。

  槽谷其横断面呈“U”形,较典型者二:其一为大太白海槽谷,在其冰斗之下方,向西北方向延伸,长约1500米,末端在海拔3100米附近,再向下便由流水切割形成的“V”形谷取代。谷底宽约200米,遍布块砾。沿谷而下,有台阶三级,称冰阶。大太白海即位于第一级冰阶内,相邻阶间距离不等,一、二级间高差近100米,二、三级间高差只60米许。其二为二太白海槽谷,位其冰斗之下,向南延伸,因受冰前影响,略弯曲,长约3000米,宽在300~400米之间。槽谷呈阶梯状逐级下降,末端高程为海拔3000米。

  石海、石河与“马蹄窝”

  从拔仙台顶面,东北到文公庙梁,西经跑马梁直至鳌山,大小不等的棱角状砾块遍布,复盖山梁及台原,连成一片,状似石块构成的海洋、河流,故名。跑马梁遍布由冻融分选作用形成的石环和多边形石,是一种特殊的冰缘地貌。其为粗大砾石围绕细粒土和细小碎石构成的较规则的几何图形,外缘粗砾排列环状叫石环,因很象马踩过的蹄印,故名“马蹄窝”,跑马梁也以此得名。

  太白山的景点

  太白山上有我国建筑史上罕见的古建筑群,如沙坡寺、蛟龙寺、黑虎关、嵩坪寺、中山寺、大殿、斗母宫、平安寺、明心寺、放羊寺、文公庙、三官庙、药王殿、莲花寺、太白庙等。斗母宫以上的庙殿多用铁瓦,神像多为铁铸或木雕。山巅气候严寒,冰山雪峰,四季不融,耸立天空,银光四射,百里可见,极为壮观。

【[武汉气候特点是什么]太白山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相关文章:

【芬兰航空】芬兰度假游必去的景点推荐 01-07

[老君山2018免费开放]2018年老君山自助... 01-07

[安道尔旅游办理银行卡]安道尔旅游必去... 01-07

去瑞士旅游需要准备什么好|去瑞士旅游需... 01-07

2018年7月1日|2018年崆峒山旅游路线攻略 01-07

张家界必玩的景点顺序_张家界必去的景点... 01-07

新加坡旅游景点主要有那些_新加坡必去的... 01-07

[毛里求斯旅游多少钱]毛里求斯必去的旅... 01-07

黔东南旅游必去景点有哪些|黔东南旅游必... 01-07

【去韩国旅游需要多少钱啊】去韩国旅游...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