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心理健康必备知识 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没有痛苦,指的是一种积极的、能够使人们不断进步的心理状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心理健康知识汇编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心理健康知识篇1
①白痴定律:永远不要和白痴争辩。因为他会把你的智商拉到和他同一水平,然 后用丰富的经验打败你
②墨非定律:当你越讨厌一个人时,他就会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你的面前而当你想 念一个人时,翻遍地球都找不到他。
③专注定律:当你专注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 你吸引而来
④需求定律:任何人任何事都是带有一种需求。尊重并满足对方的需求,别人才 会尊重我们的需求。
⑤因果定律: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因为任何事情 的发生都必有其原因。你今天的现状结果是你过去种下的因导致的结果。
⑥积累定律:其实天下并没有什么大事可做,一件一件小事积累起来就形成了大事。
⑦习惯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够持续不断去加强它,它终究会变成一种习惯。
⑧显现定律:就是说,当我们持续寻找、追问答案的时候,它们最终都必将显现。
⑨内因定律:每件事情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因联系,不是完全独立的。要解决某个难题最好从其他相关的某个地方人手,而不是只是专注在一个困难点上。
⑩替代定律:当我们有一项不想要的记忆或者是负面的习惯,只能用一种新的记 忆或是新的习惯去代替它。
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世界的困惑; 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禁闭心灵的缄默;没有谁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 也许生活的压力,是你难以承受的疲累; 也许莫名的烦恼,是你挥之不去的隐痛; 让我们用沟通、理解、真诚,一起触摸心灵的脉动,洗净满身尘埃。拥 抱健康,从心开始。
心理健康知识篇2
1、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
2、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3、生活理想、切合实际
4、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9、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地发挥个性。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需求。
心理健康知识篇3
①心情不好多吃香蕉
德国营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愉快的情绪,与大脑一种叫 5—羟色胺的物质有关, 而香蕉则含有这种能帮助大脑产生羟色胺的物质,这种物质不但能促使人的心情 变得快活和安宁,甚至可以减轻疼痛,又能使引起人们情绪不佳的激素大大减少。 因此,狂躁和抑郁症患者以及其他心情不好的人应多吃些香蕉,以使大脑产生足 够的 5—羟色胺,从而减轻其悲观压抑的程度,甚至使不佳的情绪自然消失。
②超限效应
美国着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 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 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 10 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 分钱也不 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 钱,还从盘子里偷了 2 元钱。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 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 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 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 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 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可见, 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 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 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心理健康知识汇编3篇】相关文章:
健康知识学习心得体会(锦集6篇) 05-28
健康知识学习心得体会(锦集4篇) 05-28
心理健康知识班会活动方案(锦集5篇) 05-15
健康知识宣传优秀演讲稿汇编5篇 05-13
2023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演讲稿范文汇总五篇 05-13
健康知识讲座演讲稿【汇编六篇】 05-13
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得体会汇编6篇 05-11
健康知识宣传优秀演讲稿精选4篇 05-11
2023健康知识讲座宣传演讲稿【四篇】 05-11
健康知识讲座演讲稿(合集4篇) 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