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苏州中考历史试卷]苏州初中历史中考知识归纳

2019-01-07 高考历史试题

  历史中考的范围比较大,考查的是初中三年级的历史知识,我们的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学会自己归纳重要的知识,系统掌握基础知识。下面是烟花美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中考知识要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历史中考必背知识

  1、中英《南京条约》签定的时间及其附件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时间:1842年;内容:

  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

  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

  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政府将以公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变为了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了既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又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国革命进入旧民主主义时期,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洋务运动的历史意义?

  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启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但它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制度,成效不大,没有使中国富起来。

  4、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

  时间:1895年。内容: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本人可在通商岸设立工厂。危害: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5、戊戌变法的时间、领导者、性质、意义?

  1898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它的失败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6、《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危害?

  1901年签订;内容:中国向各国赔白银4.5亿两,拆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危害:使清政府置于列强的控制之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不仅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也埋藏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在中国上空飘扬,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

  8、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意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9、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爱国运动。

  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以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姿态出现。并取得一定的胜利成果,它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中国共产党何时、何地成立?性质?成立的意义是什么?

  答:1921年在上海成立。性质:中国共产党是完全新型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无产阶级政党。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初中历史基础知识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初一历史考点知识

  繁盛一时的隋朝

  1.大运河的开通:

  (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贞观之治”

  1.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1.唐朝的社会经济:

  (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科举制的创立

  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3.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4.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和同为一家”

  1.唐太宗实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人尊称他的为“天可汗”。

  2.唐朝加强西域地区管辖: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3.唐与吐蕃关系:

  (1)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对外友好往来

  1.“唐人”由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2.与日本的交往

  (1)日本人东来:隋朝时已经有日本遣使者到来,到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与新罗交往: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018苏州中考历史试卷]苏州初中历史中考知识归纳】相关文章:

2023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09-21

2023年广东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荐】 08-17

2023年湖南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最新 07-05

2023年山西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精选 06-14

2022全国甲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最新 06-14

最新2023年云南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06-14

2023年全国乙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06-13

2022全国甲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11-28

艾灸命门穴的作用|艾灸命门穴的功效是什么 01-07

2017年中考历史试卷及答案|临沂市中考历... 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