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梳理

2019-03-05 高考地理试题

  知识点概述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与水资源的关系;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并能运用基本的材料加以说明。

  2)从时空两个角度,理解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3)了解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在数量、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理解人类采取种种措施,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2、过程与方法:

  1)以问题导学的形式趋动本节课的三大知识点2)主题研讨:晋江缺水,南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

  3)学生DIY节水标志,达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4)学习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培养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懂得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知识点总结

  1.1水资源的定义狭义: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1.2水资源的特性1、资源的循环性2、储量的有限性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利用的多样性5、利、害的两重性1.3水资源的属性:1.自然属性,2可利用性3数量与质量的兼顾性4时变性

  2.1小循环——是指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落入海洋;或者由大陆表面(包括陆地水体表面、土面及植物叶面等)蒸发的水气,仍以降水形式落回陆地表面。这种发生在局部范围内的水循环过程称为小循环,大循环——则是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回地面,再通过径流(地表的及地下的)返回海洋的过程这种发生在海陆之间的循环过程称为大循环2.2更替周期是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2.3全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

  2.4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2.5我国水资源特点及解决途径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时空分布不均匀,资源组合不合理3.水土流失严重4.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3.1水资源评价包括:(1)水资源数量评价(确定可利用的水资源的数量)(2)水资源质量评价(3)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原则: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

  3.2多年平均条件下,水资源量的收支项主要为降水、蒸发和径流。平衡条件下,收支在数量上是相等的。降水、径流和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的数量变比关系制约着区域水资源数量的多寡和可利用量。

  常见考点考法

  必修一 专题三

  3、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当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许多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人们正在采取多种措施摆脱这一困境。据此回答1~3题。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A.冰川水、河水、湖泊水

  B.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C.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

  D.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

  2.根据自然条件与用水需求等因素判断,下列四组国家中,水资源都非常紧缺的一组是()

  A.埃及、新加坡 B.巴西、阿根廷

  C.英国、以色列 D?美国、墨西哥

  3.跨流域调水是解决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之一。下列国家中,根据本国自然环境特点进行大规模“东水西调”的是()

  A.俄罗斯 B.加拿大

  C.中国 D.澳大利亚

  解析:第1题,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淡水资源,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为循环周期较短的河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第2题,造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社会因素。埃及主要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新加坡虽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但国土面积小,境内无大的河流,人口密度很大,人均水资源较少,其他三项中巴西、英国、美国的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第3题,澳大利亚东部有自北向南纵贯的大分水岭,从东部海洋吹来的湿润气流在大分水岭的东侧降下丰富的地形雨,在大分水岭的西侧,气流下沉,降雨稀少,因此澳大利亚建设了“东水西调”工程来解决西部地区水资源不足的

  这篇高中地理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世界主要的环境问题

  1、 沙尘暴

  成因:①自然:干旱、大风、气流上升;②人为:植被破坏。

  分布:我国西北、华北(春季)。

  危害:降低大气能见度,危害健康、交通、湖泊、水库、农业生产、村庄、城市。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牧。

  2、 荒漠化

  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过度放牧。

  分布: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3、 沙化

  成因:①自然:气候干旱,植被退化,物理风化加剧,风力强劲;②人为:滥伐、滥垦、滥牧。

  分布:季风区的边缘地带。

  危害:生态环境恶化,耕地、林地、草地面积减少。

  措施:①生物措施:保护好现有植被、植树造林;②工程措施:跨流域调水,引水灌溉;③管理措施:退耕还林、还草。

  4、 水土流失

  成因:①自然:暴雨、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②人为:滥垦、滥伐及工程建设。

  分布:黄土高原,南方地区的丘陵、山地。

  危害:使山区成为荒漠,高原面沟壑纵横,淤积湖泊、河床、加剧洪涝灾害。

  措施:保护好现有的森林和植被,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种草;严禁开垦陡坡地。

  5、 公害病

  成因: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如日本的“水俣病”(汞)。

  分布:城市、工矿区及其周围地区。

  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出现中毒症状。

  措施:修建污水处理厂,污水经处理后排放。

  6、 水体富营养化

  成因:含N、P的废液大量排入池塘、湖泊、河流。

  分布:城镇郊区、江河湖海。

  危害:水中缺氧,使水生生物生存受到影响。

  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存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7、 赤潮

  成因:①自然:温度高;蒸发大,降水少;水体交换少;丰富的营养物质。②人为:含N、P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大海。

  分布:工业、城市集中的沿海;我国最易发生的海域是:珠江口、长江口、渤海等。

  危害: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导致生态失衡;产生毒素,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渔业生产、水产养殖。

  措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使用低残留的化肥农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江河湖海。

  8、 酸雨(pH<5.6)

  成因:燃烧煤和石油排放出大量的SO2、NO3等。

  分布:世界:西欧、北美、日本;我国:主要在南方。

  危害:河湖水酸化,危害生物;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农作物,危害人体健康,腐蚀建筑物。

  措施:对石化燃料进行无渣处理;进行技术改造;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主要是由于燃烧煤炭排放大量SO2造成的。我国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华中、西南、华东沿海地区、华南和北方地区是我国五大酸雨区。南方较北方严重 高中化学,北方酸雨主要在夏季。

  9、 温室效应

  成因:森林大量减少,大量使用石化燃料。

  分布:全球。

  危害:全球变暖,极地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使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发生变化。

  措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量。

  10、臭氧减少

  成因:人类大量使用制冷剂、杀虫剂等,使空气中氟氯烃增多。

  分布:南极臭氧空洞,北极臭氧层变薄,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变薄速度加快。

  危害:地面紫外线辐射增强,损害人的免疫力,易患皮肤癌;危及海洋生物,导致全球变暖。

  措施:禁止或减少氟氯烃的排放;积极研制制冷系统。

  11、光化学烟雾

  成因:汽车尾气中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

  分布:不利于气体扩散的一些谷地和大城市。

  危害:降低能见度、损害植物体,危害人体健康。

  措施:严格控制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12、石油污染问题

  成因:人类以各种方式向海洋中排放大量石油,并使海洋表面漂浮一层很厚的油层所产生的。该油层可以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自己本身强烈增温,抑制氧气的溶解和海水的蒸发,阻止上下层表面像沙漠一样炎热而干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海洋污染。

  危害:海洋污染,可使海洋水生生物因为得不到氧气而大量死亡,使沿岸地区气候变得更加炎热干燥,干旱面积将会扩大。

  措施:及时清理石油泄漏、石油生产排放到海洋中的石油。

  13、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原因:大面积森林采伐,火烧和农垦;草地过度放牧和垦殖;生物资源的过分利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外来物种的大量引进或侵入;无控制的旅游;污染;全球变暖等。

  措施:采取就地、迁地保护等实际措施保护物种;运用法律和国际公约保护野生动植物;加强宣传、教育、提倡公众参与。

  14、湿地减少

  原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气候变暖,蒸发增强,湖面减小。

  措施:退田还湖,植树造林。

  15、城市环境问题

  成因:人口增长过快,工业大量集中,缺乏科学规划。

  分布:一些大城市及部分中小城市。

  危害: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绿化面积少,不利于改善环境,社会秩序差。

  措施:控制城市规模(人口和用地),合理规划,加强管理(郊区城市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

  2016年高考地理复习: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2013年高考将于6月7日、8日举行,整理了22个高考地理基础知识,希望对考生朋友有所帮助!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1.年等降水量及干湿状况分界线:

  (1)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此线也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以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为湿润地区,此线以西以北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下,为半湿润地区。

  (2)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是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一线,最后到喜马拉雅山东部,此线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此线以东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上,为半湿润地区,此线以西年降水量一般在400mm以下,为半干旱地区。

  (3)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也是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分界线。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此线以东以南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即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或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则难于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

  3.地势界线:

  (1)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

  (2)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地形区界线:

  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分界线

  太行山: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

  巫山: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

  武夷山:江南丘陵与浙闽丘陵

  天山: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

  长城:内蒙古高原与黄土高原

  秦岭:汉江谷地与渭河平原

  大巴山:汉江谷地与四川盆地

  祁连山:青藏高原与河西走廊

  南岭:江南丘陵与两广丘陵

  横断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及云贵高原

  5.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的分界线:大兴安岭西侧——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此线以西以北地区大部分是内流区(除额尔齐斯河流域),以南以东地区大部分属外流区(除鄂尔多斯高原的无流区和松嫩平原的个别无流区外)

  6.一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一月此线以北越向北方气温越低,越向南,气温越高。

  7.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8.水系分界线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秦岭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南岭

  淮河水系与海河水系:黄河(黄河下游是地上河)

  9.年太阳辐射量线

  大兴安岭——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十分丰富,特别是青藏地区和新疆南部,太阳辐射尤其丰富。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太阳辐射弱。

  10、我国的人文地理界线

  (1).人口分界线:黑龙江的黑河——云南的腾冲。此线以东以南地区,面积不到全国的一半,人口却占了全国的绝大部分,而此线以西以北地区,面积占全国的绝大部分,但却是地广人稀。

  (2).以水田为主的耕地和与旱地为主的耕地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3).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在北方的分界线也可以以大兴安岭及长城为界,大兴安岭以东及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耕作业为主,大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1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1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思路:地形界线、气候(气温、降水、风)界线、植被界线、农业界线)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汇总 助力有计划地学习

  第一单元地图专题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 高中物理.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尾页

  2016年高考地理9大考点梳理

  一:巧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黑子和耀斑增多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干扰地球电离层,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阳风放射出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冲击地球磁场,使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产生“磁暴”现象。带电粒子流冲进地球大气,被地球磁场捕获,沿磁力线向地球两磁极运动,与稀薄的大气碰撞,产生极光。

  二:如何判断地球运动速度

  1.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大,两极为 高中学习方法 0,南北纬 60°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任意纬度的线速度为该纬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处的线速度。

  2.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为 0外,各纬度都相等,均为 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随地球在绕日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而不断变化。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最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最慢,平均线速度为 30 千米/秒,平均角速度为 1°/日。

  三:日照图中进行图图转换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两个方面

  日照图判读过程中,无论是局部图转换为整体图,还是组合图转换为常见图,转换时都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高中地理界线总汇

  东西经度界线: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往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往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东西半球界线:20°W和160°E。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反之,为西半球。

  南北半球界线:赤道。往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往南度数增大为南纬。

  高中低纬界线:30°、60°纬线。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30°至60°为中纬,60°至90°为高纬。

  五带界线:回归线和极圈。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中至少有一次太阳直射,为热带;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现象发生,为南北寒带;回归线至极圈之间,既无太阳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为南北温带。

  时区界线:东经、西经(15n 7.5)°,其中 n取0、1、2...11。

  日界线:大致与180°经线重合。

  “今天”与“昨天”的界线:零时经线与日界线。零时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反之,为“昨天”。

  洲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大洋洲(帝汶海--阿拉弗拉海--班达海 --马鲁古海峡);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欧洲与北美洲(丹麦海峡);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大洋界线:太平洋与印度洋(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147°E) 高中学习方法;太平洋与大西洋(南美洲南端合恩角68°04′;;;W);太平洋与北冰洋(白令海峡);印度洋与大西洋(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20°E);大西洋与北冰洋(丹麦海峡--冰岛--法罗群岛--设得兰群岛)。

  国界线:美国与加拿大(49°N及142°W);埃及与苏丹(22°N);埃及与利比亚(25°E);朝鲜与韩国(38°N);阿根廷与智利(安第斯山);中国与朝鲜(鸭绿江-长白山-图们江)。

  边缘海界线:渤海与黄海(辽宁老铁山角--山东?莱角);黄海与东海(长江入海口北岸--韩国济州岛);东海与南海(广东南澳岛--台湾南端鹅銮鼻)。

  省界线:湘赣(罗霄山);闽赣(武夷山);鄂渝(巫山);鄂皖(大别山);晋冀(太行山);川藏(横断山);新藏(昆仑山);青甘(祁连山)。

  地形区界线: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昆仑山);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天山);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叶尼塞河)。

  昼夜半球分界线:晨昏线;

  板块分界线:按性质可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两种。前者如大西洋海底大洋中脊,就是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分界线;红海就是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分界线。后者如雅鲁藏布江就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太平洋西部的深海沟--岛弧链就是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

  流域分水岭:长江与黄河(巴颜喀拉山--秦岭);长江与淮河(大别山);长江与珠江(南岭)。

  气候类型分界线:地中海气候与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南北纬35°)。

  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 地图记忆法

  学习没有界限,只有努力了,拼搏了,奋斗了,人生才不会那么枯燥无味。为了帮助各位高中学生,整理了“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地图记忆法”一文:

  地理知识的记忆原则及方法:地图记忆法

  看地图、读地图、绘示意图等,这是学习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具有容易学、速度快、简便实用等特点。原则上,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由学习到复习,都不能离开地图。因为地图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直观语言,它能形象而确切地表示地面上各种地理事物,当然也能反映出各种地理事物来。通过地图,可以确定出地理方位,区域范围,展示地理事物的大小、高低、距离、形态和分布,便于阐明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容易使学生理解地理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图等,可以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逐步树立起敢于向自然界、向地球、向宇宙开拓的精神。

  学习各类气候类型,依地图学习,好记忆、易理解。如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东亚季凤,是世界上最为明显强大的季风区。它是由冬、夏气压场性质而决定的。冬半年,亚洲大陆内部气温低,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区;而东面的太平洋面上,比同纬度大陆来说相对气温要高些,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以南的赤道低压带。大势是,陆上高压,海上低压,自然存在温压梯度的变化,从而形成由陆上高压区向海上低压区带吹的偏北风,叫冬季风。夏半年,温压场相反,所以风向也相反。

  实际上,上面的季风问题和一些地理问题,虽不是问明地图,但实质上你要准确无误的答好问题,也需要一幅鲜明的亚洲地图或世界地图浮现在脑海里,才能答得全面准确。

  学习中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看“中国政区”图,就容易学习。从而也能尽快地掌握各省、区、市的相互位置、方位、图形等。若不看图,只记名称,必然就会今天记、明天忘,实际等于空对空。但只会看懂地图、熟悉地图还不够,应能理解地图,才能分析地图。能将地图上的内容和已有的地理概念联系起来,经过分析,从中才能得出新知识。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知识点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梳理】相关文章:

2023年江苏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荐】 09-21

2023年广东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08-17

推荐2023年宁夏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06-15

最新2023年青海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06-15

精选2023年甘肃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06-15

最新2023年内蒙古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06-15

精选2023年全国乙卷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06-15

最新2023年吉林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06-14

推荐2023年山西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06-14

推荐2023年安徽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