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发明了什么东西]钱学森发明东西的故事

2019-05-01 故事大全

  导语:钱学森爷爷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毅然回到当时还很贫穷落后的祖国,为祖国的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钱学森发明东西的故事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1964年十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钱学森要据中央确定的以导弹弹头为主、空投弹为辅的核武器研究方向,适时地提出了“两弹结合”的设想,即“东风2号”导弹与核弹头的对接发射。钱学森和他的同事们精心设计,研制人员配套协调,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直接关心下,经过二年的努力,一枚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全部组装完毕。

  1966年十月27日,“两弹结合”首次试飞一举成功!喜讯像春雷一样传遍中华大地,举国欢腾,万人空巷,中国拥有核武器的大国梦实现了!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科学家的脚步从不停步。

  在“东风2号”发射成功之后不久,鉴于我国弹道导弹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和国际上发展航天器的新情况,钱学森于1965年1月8日正式向国家提交报告,建议早日制订我国人造卫星的研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

  钱学森提交报告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要缘由有二:

  其一,形势迫人。1957年十月4日,苏联卫星上了天。此后,美国、法国、日本也将大小不等的卫星送入了预定的轨道。钱学森敏感地意识到,人类探索太空的时代已经到来。他与著名科学家赵九章、郭永怀、陆元九等积极倡议。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八届二次会议上郑重宣告:“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气势恢宏的一代传人还幽默地说:“我们要抛就抛大的,也许要从较小的抛起,但像美国那样只有鸡蛋大的我们不抛。”这是因为美国研制的第一颗卫星仅重8.22公斤。

  其二,条件成熟。中国人自古就向往宇宙星际之行,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神话妇幼皆知。钱学森自己以星际航行理论也早有研究。早在40年代,便提出过火箭旅客飞机的设想。50年代研究了星际飞行理论的可行性。在1962年出版的《星际航行概论》一书中,他又将“航天飞机”的概念具体化。今天中程导弹已研制发射成功,为卫星上天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钱学森的报告引起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并立即付之于行动。

  在张爱萍将军主持下,有关部门提出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具体规划设想,重量100公斤,发射时间在1970或1971年。为此,国防科委1965年十月召开了人造卫星工程总体方案讨论会,对规划设想进一步具体化,要求人造卫星:成功地飞上去转起来,地面测量系统抓得住、跟得上,全球人民看得见、听得到。还提出了进度要求:1965~1966年完成技术方案论证,建成地面测量系统;1969年完成正式样品试制。

  我国的人造卫星工程正式启动。领导研制发射人造卫星的神圣使命又历史地落到了钱学森身上。

  为免受“文化革命”的影响,周总理断然决定,正式组建卫星研究院(空间技术研究院),纳入队伍队编制,由钱学森兼任院长。身穿绿色“防护衣”的中国空间技术队伍奇迹般地茁壮成长,顺利地完成各项任务。

  要将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必须有强大推动力的火箭,它至少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能飞出大气层,二是它的飞行速度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为此,应当制造一种多级火箭,每级各飞一程,逐级加速,最后将末级上装载的卫星送入轨道。

  设计人员通过精确的计算,决定用以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的火箭“长征1号”为三级火箭,箭长29.46米,最大直径2.25米。火箭发射方位定在正东偏南70度,如此定位使全球居民住地能看到,而且三级火箭工作完毕后全部坠入本国领土或领海,不致引起国际争端。

  要将理论设计变为现实,关键在于精密研制和艰苦试验,在钱学森领导下,经过三年紧张攻关,排除了各种干扰,使各项任务顺利完成。

  按周总理的命令,1970年4月24日下午5时30分,在戈壁大漠的试验场里,“长征1号”运载火箭喷射着橘红色烈焰,负载“东方红1号”卫星腾空而起,疾速地飞向太空。“箭星分离!”“卫星入轨!”晚上9时50分收到了卫星发射的《东方红》激越的乐章。

  中国的人造卫星上天了!中国的声音响彻了宇宙,传遍了世界!

  中国是继美、苏、法、日之后,成为第五个自行研制并发射卫星成功的国家,重量100公斤。无论是卫星重量或发射周期,都超过了其余四国的第一颗卫星,这是举世瞩目的了不起的成就。

  1970年的“五一”节,钱学森在天安门城楼上与毛主席、周总理站在一起,兴致勃勃地昂首遥望节日的夜空,寻找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那颗会唱歌的星!

  晚年的钱学森被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肩负起了领导全国各自然科学学会的协作协调工作。作为一名世界级科学家,他始终站在世界科学发展的峰颠俯视世界科学的发展潮流,关注中国赶超世界科学发展的动向以及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高瞻远瞩地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性科学创见,推动着中国科技总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他将系统工程论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出了著名的航天系统工程论、军事系统工程理论;提出用系统科学方法将历史科学定量化;倡议与指导用系统科学理论对我国经济计划和社会发展进行科学预测研究。

  他进一步运用系统科学于交叉科学领域,他建议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工作者合作,建立解决经济发展与财政补贴问题的经济并使之现代化;他把握时机,适时提出了以旷野、草原、海疆和沙漠为主战场旨在脱贫的第六次产业革命。

  他提倡思维科学中应特别关注社会思维学的研究;面对伪科学的盛行,他建议加强生命科学的研究;他还于1988年专门向著名数学家杨乐、王元等提议,面对21世纪,应当重新认识数学的重要性,将数学学科改称为数学科学。在中国科学院召开的数学家大会上就此作了长篇报告,阐述他的真知灼见。事后还就本人发表在《数学通报》上的文章《面向新世纪的数学》给笔者写信,信中指出:“我国数学家的同仁必须看到科学技术以至世界的新变化——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和其将来的普遍使用,到21世纪人类对数学的要求将有根本性的变化,所以数学科学的研究和教学也将有相应的根本性变化,不然起不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钱学森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是开拓性的、巨大的。1989年6月29日,国际理工界授予他小罗克韦尔奖章和“世界级科技与工程名人”称号。

  1991年十月16日,党和国家鉴于钱学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及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杰出贡献和对国防事业的伟大成就,特授他“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称号和一级英模奖章。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特意为一位科学家举行授奖仪式,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江领导在祝词中说:“钱学森同志是一位具有高尚爱国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战士。他几十年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无论何种政治风浪下,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科技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完全可以说,钱学森同志是我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他的经历体现了当代中国知识分子追求进步的正确道路。”

  80高龄的钱学森容光焕发,精神矍铄,他满怀深情地答谢说:“我只是沧海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

  “人民满意是对我的最高奖赏!”

  1999年9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联合召开“两弹一星”表彰大会,向在“两弹一星”研制发射中做出特殊贡献的科技专家授勋。他们是钱学森、于敏、任新民、王大衍、周光召、彭恒武等17位及已故的王淦昌、邓稼先等6位老科技专家。江领导亲手将一枚金光灿灿的“两弹一星”勋章授挂在与会专家胸前(钱学森因健康原因,由中央军委领导专程送到家中)。

  江领导在讲话中盛赞他们是“祖国的功臣,民族的脊梁”,并将“两弹一星”精神归纳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号召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两弹一星”的英雄学习,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将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的宏伟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钱学森发明了什么东西]钱学森发明东西的故事】相关文章:

安徒生故事大全(合集六篇) 03-13

睡前故事大全范文汇总四篇 03-13

党史小故事大全3到5分钟精选5篇 10-10

古希腊神话故事大全(通用4篇) 10-10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集合6篇 10-10

霍金的故事大全(合集4篇) 10-10

爱国主义故事大全集合5篇 10-05

关于寓言故事大全【三篇】 10-05

自编短篇科幻故事大全集合5篇 10-05

扎心情感故事大全范文汇总三篇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