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案例】90后创业故事

2019-02-10 故事大全

  90后是标新立异的一代,所以受到很多人的怀疑。但如今这种标新立异在创业中却成为一种优势,帮助90后创业者们取得了更多成功的机会。下面是烟花美文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90后创业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90后创业故事(一)

  海口90后小伙养蛇赚了钱也出了名

  从小就喜欢蛇偶然发现养蛇也能赚钱

  谈起蛇,许多人都会联想到“有毒”、“会咬人”,如果见到蛇,更是会脊背发凉,躲得远远的。然而在海口市秀英区石山镇石岩村,却有一位村民与蛇天天相伴,还一度通过养蛇赚到了钱,他就是“90后”返乡创业青年吴多明。

  勇敢追梦

  辞掉厨师工作回家养蛇

  6月18日,南国都市报记者来到位于羊山地区深处的石岩村,吴多明的茂明蛇类养殖场建在距离村庄数百米远的野外,占地1亩地的蛇场被高高的围墙给圈了起来,里面建有两大排共8间蛇棚9个蛇池,密密的铁丝网将每个蛇棚包裹得严严实实。此时,吴多明正在其中一间蛇棚里打扫卫生。他掀开地上一张大毛毯后,用木板搭起来的“蛇床”上立马露出一条条相互缠绕的大蛇,有的正立着身子对着吴多明发出“呲呲”的声音,让人毛骨悚然。

  然而,吴多明对眼前的这一切似乎不以为然,他随意就伸手拎起一条条“碍路”的蛇,搁到另一边去,好像这些蛇就跟咱们平时见到的宠物小猫小狗一样,他可以任意抓在手中,随意把弄。“只要熟悉了蛇的习性,知道该抓它哪里,该用多少力度,一般都没事的。”吴多明说起蛇来头头是道:“眼镜蛇虽然有毒,但是它看不到后面,可以从后面摸它,水律蛇虽然没毒,但是它很凶,抓它的时候可以小心点,尤其是生蛋的母蛇……”

  今年24岁的吴多明从小就很喜欢蛇,儿时跟着小伙伴时常到野外抓蛇来玩。初中毕业没多久,18岁的他先是到海口市区的酒店当厨师学徒,后来他从电视上看到,外地有人养蛇竟然也能致富,他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决定试一试,于是辞掉了厨师的工作。吴多明说,由于当时父母反对,所以不愿给钱让他养蛇,后来他是跟小舅子还有朋友筹借到了4万多块钱。靠着这些启动资金,2011年,他跟外来的养蛇户进了200条蛇苗后,在家里用废木板钉做了几个木箱,走上了养蛇路。

  大获成功

  养蛇让他赚了钱也出了名

  养蛇得靠技术,技术不够,吴多明就去跟那些外来的养蛇户学习,上网查资料,上养蛇qq群,跟养殖户们学习交流。这还不够,在央视节目上看到广西横县有一位农民不仅养蛇致富,还开办了养蛇技术培训班,他还专程跑到广西去报名学习养蛇技术,回来后很快便靠养蛇卖蛇蛋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把之前养蛇借的钱全部给还了。“后来我又扩大养殖规模,再碰上那些年行情比较好,蛇肉卖到180块钱一斤,水律蛇蛋卖到90多块钱一个,我最多的时候一次赚到了10万块钱。”吴多明说,养蛇赚到钱后,不仅家人对他的态度有所改观,他还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蛇能手”,村民口中的“蛇老板”,一些网友还大老远从内地来到他的蛇场当他的学徒。

  经历伤痛

  被蛇咬伤是家常便饭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养蛇毕竟危险,搞不好连性命也会搭进去。这不,就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吴多明因为取蛇蛋时一不小心,就被一条正在产蛋的水律母蛇咬到了手指,鲜血立刻从伤口处流了出来,这可把记者一行吓出一身冷汗。但当事人吴多明自己对此却丝毫不紧张,只见他挤了挤伤口的血,用流水冲了冲,消毒了一下伤口便了事。

  “这水律蛇没毒,被它们咬到已经是家常便饭,没事,我还被剧毒的眼镜蛇咬到过两次呢。”吴多明伸出另一只手,像记者展示了之前被眼镜蛇咬过的伤口笑道。原来,之前在去广西学习的时候,他也专门学习过蛇伤治疗技术,知道哪些草药可以治疗蛇伤,他还从那里专门带回来配好的蛇伤药。

  2013年的时候,吴多明在一次喂蛇过程中,因为不小心被眼镜蛇咬到手指。当时由于自己早有准备,所以被毒蛇咬到后,他也没有紧张。他自己一个人拿起工具刀就切开伤口放了血,并用上了之前备好的蛇药。可这毕竟是因为初次被毒蛇咬到,处理经验还是不够,所以那次清毒不太彻底,他被咬到的那只手当时肿得像根猪蹄,一个星期后,手才消肿,差不多一个月才好利索。后来又一次被咬到后,处理起来就得心应手多了。

  有过挫折

  曾经死了1000多条蛇亏了20万

  在创业过程中,吴多明还曾有过失败。开始,他在家里是用箱养,他把木箱钉成一层层,每个木箱内只放养几条蛇。一条0.5公斤大小的蛇,每隔2天进食一次,每次进食只需3至4两的食物,主要是鸡鸭场孵化的鸡鸭苗。后来由于在家里养殖,觉得容易影响到村里的左邻右舍,他便搬到村外,根据蛇的生活习性,模仿蛇的野外生活环境建了如今这个半露天养蛇场,最多时养到了2000条蛇。

  可是,因为刚换了养殖方式,对新的养殖方式经验不足,再加上当时蛇场的防热防护措施不够,2014年夏天,蛇陆续染上了肺炎,而且很快传染了整群蛇。那一次,短短两个月时间,吴多明的蛇场便死了1000多条蛇,损失高达20万元,健康的蛇所剩无几。虽说那次失败非常惨痛,但吴多明并不气馁,他总结经验之后,重新出发,如今他不仅做好了蛇场的防热防护措施,而且转变了养蛇思路,多养母蛇,如今他的蛇场存栏的眼镜蛇成体大概200条、水律蛇150条、种苗蛇蛋1000个,下一步他准备把现存的这1000个蛇蛋全部孵化,逐渐恢复并扩大养蛇规模。

  展望未来

  希望有一天开蛇主题餐厅

  吴多明还说到,虽然今年蛇蛋的价格只有10多块钱一个,行情非常不好,但他觉得这已经是最低价了,他相信价格很快就会反弹。“海南冬天气候暖和,冬天无冬眠养蛇成本低,而且蛇的产蛋期早,上市快,价格好,我非常看好海南的养蛇前景。”谈起今后的打算,吴多明信心十足,他说,现在政府部门也非常重视扶持他们青年人创业,秀英区劳动社会保障管理中心方面还准备给他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帮助他扩大养蛇规模,他以后还想开蛇主题餐厅,还有想做蛇类人工养殖、繁育、蛇毒提取加工、蛇毒酒、蛇酒等产品开发,做蛇养殖技术咨询。

  畅谈经验

  经历失败才能悟出门道针对有意向养蛇的人,吴多明还给出了一些建议,那就是养蛇前,首先就要做好失败的心理准备,因为养蛇这一行,必须要经历失败才会悟出门道,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贵在坚持,认定了就要坚持到底,有需要交流养殖经验的,我随时都欢迎。”

  专家点评:可建立养蛇经济合作社,走公司+农户模式对于吴多明在海南养蛇的经历,吴多明的师傅——国内有名的广西横县雷村蛇场养蛇专家许平表示肯定。他称,海南气候暖和,冬季无冬眠养蛇成本低,蛇类生长速度快,产蛋期早,多养种蛇生蛋,市场前景非常好。在养蛇注意事项上,平时夏季要注意做好蛇棚的降温措施,因为一般气温达到33度以上,蛇类就很容易发病。此外,海南台风多,养蛇户还应该做好防台风举措。许平建议,下一步,吴多明等海南的养蛇户还可以建立养蛇经济合作社,走公司+农户的模式,以龙头企业带动周边村庄发展模式,争取更大的发展。

  90后创业故事(二)

  广州90后女青年因爸爸打鼾引来两千万元项目

  想创意打比赛组团队搞融资 一名90后女生的草根创业之路——

  在越来越多创业的年轻人中,成功率最高的要数家族企业中的“创二代”和拥有顶尖企业从业经历的“技术咖”,而刘瑶属于成功率最低的草根创业者群体,她是一名医学院的毕业生,2014年10月,她只有“一个idea和两个人”,连一项专利都没有。现在,她的创业项目“智鼾垫”被投资机构估值2000万元,在众筹阶段一个月内达到50万元销售额,即将结束众筹进入正式的销售阶段,她给公司设定了1000万元的年销售目标。90后的她,跨过了一个个创业者必经的坎,幸运地没有跟无数其他创业者一样倒下。当年轻的你选择创业,到底会经历什么?刘瑶可以告诉你。

  刘瑶的爸爸总是打鼾,还专门去医院做了睡眠呼吸障碍症的诊断,刘瑶知道,如果爸爸打鼾发展成睡眠呼吸障碍症,可能会造成全身器官病变。所以,刘瑶决心为打鼾者设计一款产品,通过医学干预改善打鼾的状况。

  招人:

  谈了7小时请走不合拍牛人

  要做出这样一款产品,第一步就是找合伙人,刘瑶和另一位创始人朱王勇都是学医出身,他们需要设计师来设计产品和工程师来制作产品。

  用刘瑶的话说,他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勾搭”。刘瑶是广州青年创新创业联合会会员,为了寻找可能合适的团队成员,她还参加了各种创业沙龙,不停地向认识的人推销自己的项目,看对方有没有合适的同学朋友可以推荐。通过一个人去找另一个人,再找另一个人,逐渐找到那个能胜任的对象,再一个一个去沟通说服,刘瑶用这种近乎原始却是当时最有效的方法,“集齐”了她需要的人才,其中大多数是刘瑶的同龄人,平均年龄26岁,也有年轻的95后以及十多年工作经验的70后。只要有激情且愿意为理想付出,年龄在刘瑶这里并不是问题。

  这其中也发生了一段意想不到的插曲。刘瑶认识了一位有20多年工程师经验的师兄,一见面就让刘瑶眼睛一亮,对方也恰巧对刘瑶的项目非常有兴趣,一拍即合。但一两个月过去了,刘瑶发现这位“大牛”同时参与了多个项目,工作精力分散,导致对刘瑶项目的贡献并不大,迟迟没有进展。刘瑶纠结了,要请走他却很难开口。为了团队的高效,刘瑶硬着头皮找到师兄长谈,一谈就是7个小时,最终好聚好散。

  “找到合适的人很不容易,没想到刚找到就要放弃,但核心团队的创业态度是最重要的,只能放弃。”刘瑶说。

  参赛:

  每次获奖都能拿到更多资源

  对除了想法一无所有的草根创业者来说,招人、找场地、找资金、找资源都不简单。好在近年来,各种创业大赛一个接着一个。刘瑶的项目先后获得了广州市第二届青年创业大赛第二名,2015广东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第一名,天英汇创业大赛第一名,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

  这不仅给刘瑶带来了数十万元奖金,更带来资源和机会。广州市团委举办的广州青年创业大赛是他们参加的第一个比赛,刘瑶通过比赛获得了入驻“一起开工社区”的机会,当时他们正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场地,位于西门口的这个孵化器场地对创业者收取的租金并不贵,这里让他们找到了最初的创业梦想庇护所。

  比赛的过程还让她认识了更多创业的小伙伴,大家会交流寻找投资时遇到的陷阱,比如有的投资人只投了很少钱,却在协议中约定投资人有一票通过权,那整个公司就变成投资人做决定了。这些问题通过交流就能在自己的实践中避免。

  研发:

  几经周折突破瓶颈

  研发是刘瑶团队遇到的最大拦路虎,研发建模的过程是“一路苦撑过来的”。刘瑶告诉记者,一年前,她的想法是做一个可穿戴设备,打鼾者睡觉时戴上就可以改善打呼噜,一年之后,刘瑶做出来的产品却是一个“去可穿戴设备”的垫子,打鼾者睡在上面可以通过改变体位来止鼾,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转变呢?

  原来,刘瑶作为医学生考虑的是产品在医学上的有效性,设计师则从人性的角度考虑产品的舒适度,工程师从技术的角度考虑产品是否可实现。把产品从可穿戴变成不可穿戴就是设计师的主意:“没什么人会喜欢在睡觉时身上还戴着什么,更何况还有不少人喜欢裸睡。”经过一场漫长的拉锯战,设计师说服了整个团队。

  目前,刘瑶和市内多家医疗机构进行合作科技研发,能获得一手的临床鼾声数据和最新科研成果。但此前他们也走了不少弯路。产品监测到鼾声就自动启动,这并非简单的声音分贝测定就可以达成,不然被测者即使说话都会造成产品误启动。精准的鼾声测试如何达成呢?刘瑶发现,对此有所研究的人在广州寥寥无几。她几经周折找到了一个学生项目的指导人,该指导人愿意给他们一个相关的基本算法,但当他们准备向他请教更详细的算法时,却再也联系不上这位指导人。

  最后,刘瑶辗转找到了一名研究者,招入麾下自主研发,并获得来自医疗机构的支持,这才突破了研发瓶颈。

  90后创业故事(三)

  90后开巴掌大的街边小吃店年销售额上千万

  麦食尚手抓饼就是其中之一——也是吃货编编的心头最爱。

  五六平米巴掌大个店铺,老板禹化普却有着牛哄哄的简历:曾先后接受过《重庆晨报》、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参加过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甚至连妇女偶像毕姥爷主持的《越战越勇》也被他以太忙为由拒绝了。

  一个个巴掌大的街边小吃店年销售额可以上千万,麦食尚的掌舵人禹化普这个年轻的90后企业家,到底有着怎样的绝密武器?

  禹化普来自山东农村,他的父母很普通,和中国农村很多父母一样,没有钱,没能力给他提供一个好的生活条件,没能让他在大学里安逸地享受象牙塔生活,更没能让他在毕业后凭借家里关系找到一份稳定体面旱涝保收的工作。

  哥哥考上大学之后,他亲眼看着父亲为了供哥哥上学筹措学费有多么艰难。所以在他考上了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之后,开学前两个月就到了重庆,唯一的念头就是赚钱,也就是从那时起,禹化普就下定了决心,学习的目的不是给别人打工,而是自己做老板!

  他卖过毛巾牙刷笔记本之类的生活学习用品,卖过床上书桌,做过电脑耗材,不仅自己交学费每个月还能赚个一万多块钱。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做很多事情也许是为生活所迫。但后来操作麦食尚的过程却显现出了他做商人的潜质。

  学校搬到大学城之后,开始还是一片荒凉。但禹华普却发现大学城熙街有一家台湾手抓饼生意特别好。人流量小却生意爆好,一定有绝招,禹化普于是想着去加盟这家店,但老板许少波并不想做加盟,在禹化普的软磨硬泡之下才勉强答应教他手艺。花了6800块钱学费,学成后禹化普在学校附近也开了一家手抓饼店。

  奇怪的是,学了手艺术却没学到绝招,开了台湾手抓饼店后,禹化普每个月都在亏损,大三毕业之后就只好关掉了。

  第一次开店,亏了四万多块钱。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说,在遇到挫折的这一步或许就终止了。禹化普来说,这笔亏损更是雪上加霜。

  但他没有放弃。

  之后禹化普在外面做兼职,帮企业招聘,做零食批发,做了一个学期,挣了不少钱,但始终觉得这些项目不能长远发展。或许冥冥中注定了禹化普与手抓饼的不解之缘,他的脑海里始终浮现着熙街那家手抓饼店的盛况。

  和许少波比较熟了,禹化普主动到店里去帮忙,他去帮忙的时候,店里的生意一般都会整整翻一倍。在禹化普的诚意和经营能力的双重夹击下,许少波终于同意合伙,两个人在熙街和重师旁边接连开出了两家直营店。

  毕业仅仅两年,禹化普在重庆主城买了房子安了家,开着奥迪车俨然成功人士一枚。他的创业故事也开始备受媒体关注。

  人们喜欢吃麦食尚手抓饼,好吃是一个原因,但是观音桥味道好的小吃太多,人们宁可排队也愿意等着买手抓饼,却不仅仅是出于对一个90后企业家的认同。他的故事让很多正在打拼的年轻人受到了鼓舞,禹化普本人的示范效应成了麦食尚成功的绝密武器之一。

  心诀二:借势媒体为90后吃货订制台湾传统小吃

  许少波的第一家手抓饼店叫台湾手抓饼,最初并没有自己的品牌。名叫台湾手抓饼的小吃摊满大街都是。禹化普加入后,随着熙街店生意的火爆,渐渐地开始有人上门咨询加盟的事。没有公司,禹化普就拿个小板凳坐在店门口跟来加盟的人聊,愿意做的就加盟。通过这种原始方式一年加盟了三四家,都是在大学城开的店。

  90后大学生的思维,让禹化普意识到品牌保护的价值,随后禹化普去工商局注册了“麦食尚”这个手抓饼品牌,将自己的手抓饼从品牌上和大街上的普通手抓饼区别开了。

  有了自己的品牌,禹化普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往加盟的方向做。但是要想做加盟就得转变战场,以前在有限的大学城范围里单打独斗,现在必须融入闹市接受市场的考验了。

  禹化普开始委托中介在重庆主城找门面,好的门面很抢手,经常是不到半天时间就转租出去了,所以他一有消息就往主城跑,一天三五趟跑了大半年时间。后来选中了观音桥天天尚街的一个门面,最开始喊价1.8万元每月,由于竞争激烈禹化普最后以每月2.5万的价格才拿下了这个店面。在观音桥这一著名商圈做品牌店,麦食尚的知名度迅速提高了。

  90后善于运用各种媒介表达诉求的天资帮了他很多忙。当《重庆晨报》记者找他采访的时候,他很流畅地聊了自己的创业经历,第一天采访,第二天刊登,之后就取得了井喷式的宣传效果。多家媒体接连找他采访,接下来的五个月时间禹化普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电话接不停,qq好友三天时间从300多个增加到了1500多个,达到上限之后又接着申请新的号码。了解项目的人找不到他开始给《重庆晨报》记者打电话,记者最后不堪其扰不得不关机了。

  禹化普做品牌的理念加上90后善于运用媒介进行自我宣传的天赋,使麦食尚加盟店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做到了上百家。麦食尚这一手抓饼品牌也与大街小巷的手抓饼渐行渐远,彻底区分开来。

  麦食尚彻底火了。

  心诀三:定位纯手工守住90后的胃

  对于餐饮行业来说,光会做营销是没用的。人们的味蕾越来越挑剔,没有好的味道宣传再丰满现实也依旧骨感。禹化普在这个方面是吃过亏的。

  大学城熙街的那家店,开业第一天就有人排队购买。为了抓人气,有时禹化普见排队人多,就一次生产五六个面饼。他的这一行为被合伙人许少波制止了,“怕质量不能保证呀!”果然,禹化普的快捷生产方式得到了市场的惩罚,很多人反映麦食尚手抓饼的口感不如以前了。

  不知所措的禹化普专程去了成都。在成都小吃一条街上,他看见虽然等待的客人多,但老板们还是慢工出细活,包每个包子、调制每碗凉粉时依然一丝不苟。禹化普对许少波的话有了更深的认识:“要做出一种好吃的小吃就绝不能在功夫上有半点偷奸耍滑。”

  回到重庆,禹化普再做手抓饼时就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一次最多生产2个。口感有了保证。于是决定坚持纯手工制作面团,所用原料全部来自益海嘉里等食品行业顶级原料供应商,做饼的师傅有5-8年的工作经验,做过的饼至少都有50万个以上。这些特质正好戳中了很多80后90后对手工产品的偏好,所以麦食尚的销量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

  这也与麦食尚的精准定位有关。在麦食尚排队购买手抓饼的人群主要以8090后这些年轻人为主。这跟禹化普的市场定位不谋而合。8090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将大量时间精力投入了工作,并且偏爱小吃,10块钱左右就能解决一顿饭,而且美味营养,可根据自己的爱好搭配鸡蛋培根等原材料。培根等原材料的选择正是针对8090这些年轻群体设置的,老一辈人对这些东西是不感冒的。

  麦食尚不仅做单店,还在美团等团购网站上做起了团购生意。在店里卖6-8块的手抓饼,在美团只卖不到五块钱。哪个80后90后不喜欢团购?拿着手机轻轻一点,既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小吃,又能拿到比店里便宜将近一半的价格,这种消费方式正是80后90的消费主流方式。

  麦食尚的精准定位让它在口感、营销方式方面都紧紧扣住了80后90后这一群体的消费心理,步步稳扎稳打。

  一个巴掌大的小店能在观音桥这个小吃集聚的地盘上争得一席之地成为观音桥的排队王,除了有个敢拼敢做的灵魂人物,口感、品牌战略、精准定位才是麦食尚致胜的绝密武器!

【【创业故事案例】90后创业故事】相关文章:

安徒生故事大全(合集六篇) 03-13

睡前故事大全范文汇总四篇 03-13

党史小故事大全3到5分钟精选5篇 10-10

古希腊神话故事大全(通用4篇) 10-10

中国神话故事大全集合6篇 10-10

霍金的故事大全(合集4篇) 10-10

爱国主义故事大全集合5篇 10-05

关于寓言故事大全【三篇】 10-05

自编短篇科幻故事大全集合5篇 10-05

扎心情感故事大全范文汇总三篇 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