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的儿子们的结局_谁当了皇帝

2018-12-11 皇帝列表

康熙皇帝的儿子们的结局 

皇长子允禔 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母惠妃纳拉氏。据传教士白晋说:“皇上特别宠爱这个皇子,这个皇子确实很可爱。他是个美男子,才华横溢,并具有其他种种美德。”由于他在皇子中年龄居长,替乃父作事最多。征讨葛尔丹时,康熙任命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19岁的允禔从征,任副将军,参与指挥战事。还衔命祭华山,管理永定河工程。26岁,被封为直郡王。十年后因争储位,谋害太子,被康熙革王爵,监禁,雍正12年卒。

皇二子允礽 生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因系孝诚仁皇后所生,为嫡长子。康熙十四年,在他还是个一岁多的婴儿时,就被立为太子。但在康熙四十九年九月被废;四十八年,复立;五十一年十月,再废,受禁锢;雍正二年卒,追封理亲王,谥号密。

皇三子允祉 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母荣妃马佳氏。允祉博学多才,成为乃父学术上的得力助手。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祉领镶红旗大营。21岁,被封为诚郡王;次年,降为贝勒;32岁,晋诚亲王。雍正即皇位,命允祉守护父亲的景陵。雍正八年,被夺爵、囚禁。十年,去世。

皇四子胤禛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皇五子允祺 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母宜妃郭络罗氏。康熙认为此子心性甚善,为人敦厚。康熙征葛尔丹时,允祺奉命领正黄旗大营。19岁,被封为贝勒,30岁, 晋恒亲王。雍正十年死,谥号温。

皇六子允祚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二十四年夭折。

皇七子允佑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生。母成妃戴佳氏。康熙夸他:“心好,举止和蔼可亲。”康熙亲征葛尔丹时,命允佑领镶黄旗大营。18岁,被封为贝勒;29岁,晋淳郡王。八年,卒。

皇八子允禩康熙二十年(1681年)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允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康熙的哥哥裕亲王也在皇帝面前夸他“心性好,不务矜夸”。康熙自然喜爱,17岁,即被封为贝勒。后署内务府总管事。因争储位被夺贝勒,并受拘禁。允礽获释,允禩复为贝勒。雍正即位,为稳定其情绪,命事务,进封廉亲王,授理藩院尚书。元年,命办理工部事务。四年,雍正以其结党妄行等罪削其王爵,圈禁,并削宗籍,更名为阿其那。同年,死。

皇九子允禟 生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母宜妃郭络罗氏。26岁,被封为贝子。雍正即位后,命其出驻西宁。后以其违法肆行,与允禩等结党营私为由,于雍正三年夺爵,幽禁。四年,削宗籍,令改名塞思黑。同年,卒。

皇十二子允祹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生。母定妃万琉哈氏。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曾署内务府总管事务,办理正白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康熙御极60年,派允祹祭圣京三陵。次年,任镶黄旗满洲都统。雍正即位,进封履郡王。乾隆即位,进封履亲王。乾隆二十八年,卒。

皇十三子允祥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生。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康熙六十一年,雍正即位,封为怡亲王,命户部三库。雍正元年,户部。为人“敬谨廉洁”,雍正照例赐钱粮、官物,均辞而不受;对雍正“克尽臣弟之道”,事务“谨慎忠诚”,为雍正所赏识。三年,从优议叙,复加封郡王,任王于诸子中指封。后京畿水利,多有建树。又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八年,死。是雍正最知心、得其协助最多的兄弟。

皇十四子允禵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生。母孝恭仁皇后。与雍正、允祚同母。但党附允禩,与雍正对立。康熙四十八年,封贝子。五十七年,任抚远大将军,征讨策妄阿拉布坦。六十年,率师驻甘州,进次吐鲁番。雍正元年,晋为郡王。三年,被降为贝子。四年,革爵禁锢。乾隆即位时,命释放,封辅国公。乾隆十二年,晋贝勒。十三年,晋恂郡王。二十年,卒,谥号勤。

皇十五子允偶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雍正四年,封贝勒,命守景陵。八年,封愉郡王。九年卒,谥号恪。

皇十六子允禄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因庄亲王死后无嗣,雍正命他袭封。乾隆三十二年死,谥号恪。

皇十七子允礼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生。母纯裕勤妃陈氏。雍正元年,封果郡王,管理理藩院事。六年,晋亲王。七年,奉命管工部事。八年,户部三库。十一年,授宗令,管理户部。十二年赴泰宁,送达-赖-喇-嘛还西藏,沿途巡阅各省驻防及绿营兵。十三年,返京,办理苗族事务。乾隆即位,命事务,解宗令,管刑部。乾隆三年卒。

皇十八子允衸 康熙四十年(1701年)生。母顺懿密妃王氏。康熙四十七年,夭折。

皇十九子允稷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生。母襄嫔高氏。康熙四十三年,夭折。

皇二十子允袆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生。母襄嫔高氏。雍正四年,封贝子,八年,晋贝勒。十二年命祭陵,称病不行,降辅国公。乾隆即位后,复封贝勒,守泰陵,二十年,死。

皇二十一子允禧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熙嫔陈氏生。立志向上,颇有文才。雍正八年,封贝子,晋贝勒。乾隆即位,晋慎郡王。乾隆二十三年死。

皇二十二子允估 康熙五十年(1711年)生。母谨嫔色赫图氏。雍正八年,封贝子;十二年,晋贝勒。乾隆八年死。

皇二十三子允祁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生。静嫔石氏生。雍正八年,封镇国公。十三年,乾隆即位,晋贝勒,后降镇国公。乾隆45年,复封贝子,两年后,晋贝勒。49年加郡王衔。50年死。

皇二十四子允秘 皇二十四子允秘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母穆嫔陈氏。禀性忠厚平和。有学识。雍正十一年,允秘十七岁,封缄亲王。乾隆38年死。

康熙的儿子谁当了皇帝

皇四子 胤禛 (1678-1735) 58岁 生于康熙十七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

康熙简介

姓名:爱新觉罗·玄烨 

外文名:The Kangxi Emperor;Kayser King

别名: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 

民族:满族

王朝:清朝 

庙号:清圣祖

陵墓:清景陵 

年号:康熙

主要成就:蠲免赋税、发展经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重要事件: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编修文化典籍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前任: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后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代表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等

出生日期:1654年5月4日(甲午年)

历史评价

《全球通史》的评价

康熙有理由这样自信。他统治的大清帝国是世界上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就连那些自命不凡的欧洲来访者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 。

1.5亿甚至更多的天朝(大清帝国的臣民这样称呼他们的国家)臣民,正经历着一次经济、文化复兴 [第35页]。

这次果断的行动标志着康熙漫长专制统治的开始,在他当政期间,大清帝国国力强盛、政治清明、社会繁荣稳定、文化成就卓越。

城市手工业如棉纺织业、制陶业等也已从17世纪三四十年代经历的萧条阴影中走出来,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甚至还超过了以前的生产水平。

康熙曾有过几回巡视,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

他伤感地写道:“我已准备将这份诏书作为我一生的总结”,“我深恐黎民百姓并不知道我内心潜藏的痛苦”。55年的统治耗尽了这位皇帝的精力:“虽然我已步入老年,但仍不能精心地休息一会儿,因此我认为整个国家只不过是一只弃履,所有的财富都只不过是泥沙而已,如果我死了,没有发生动-乱和灾难,那么我也就瞑目了。” 五年之后,康熙不幸染病逝去!

史学家史景迁评价

史学家史景迁批评康熙有三:一是皇位继位的纠葛有点进退失据;二是康熙虽喜爱西学,任用耶稣会士,并允传教,但对西方并不信任,因而有礼仪之争以及导致雍正的禁教;三是康熙以轻徭薄赋自豪,以此彰显盛世,但其永不加赋的政策按耕地面积缴固定税金,与人口无关,于是人口虽增,亦不加赋,并无实质意义。

小说家高阳评价

高阳先生在其《清朝的皇帝》中谈到康熙时,有很高的评价,谓其“与唐太宗均是第一流的君主”,其个人修养和道德言行也是无可挑剔。论述缺点时,谓其晚年因传位而至吏治渐坏。

梁启超评价

梁启超、邵力子等人认为,康熙在位时对西方科技很感兴趣并且还掌握了很多,但他却严禁自己之外的人学习,因为他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的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的统治。

这也是政治统治(斗争)的需要,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有可能是某些人陷入疯狂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权力)而不顾大局。有的人将之解释为时代的局限性,造成了了眼光的非长远性。

传教士评价

据传教士张诚(J. F. Gerbillon)的日记,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汉人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而此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衰落。梁启超说,康熙的科学是用来打击他人的一个工具,“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

历史上这位君主,要想成为一切人的品德上的楷范,还有待于更好地信仰基-督教,别无他法,可惜,他有耽溺享乐的倾向。 ——南怀仁(Ferdinand Verbiest)《鞑靼旅行记》

这位皇帝认为他自己是一位出色的音乐家,又是卓越的数学家,但是,尽管总的说来他对科学以及其它知识怀有兴趣,他对音乐一无所知,也几乎不懂最基础的数学知识。 ——马国贤(Matteo Ripa)《马国贤神父回忆录》

主要贡献

康熙一生对中国历史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概括说来,共有八点:

第一,削平三藩,巩固统一

三藩是指三个降清的明将:平西王吴三桂,镇云南;平南王尚可喜(子之信),镇广东;靖南王耿继茂(父仲明、子精忠),镇福建。三藩占据要地,拥兵自重,成为清初的三个地方割据势力,其中以吴三桂实力最强。从顺治朝开始,军费开支浩大,每年入不敷出。以顺治十七年(1660年)为例,国家正赋收入银875万两,而云南一省就要支出银900多万两。竭全国之财力,尚不足一藩之需求。到了康熙初年,财政困难局面仍旧未见好转。国家钱粮,大半耗于三藩。三藩在自己的独立王国里,设立税卡,私行铸钱,圈占土地,掠卖人口。平西王吴三桂还自行选派官员,称为“西选”。康熙帝除鳌拜后,三藩成为他最大的心病。他要削平三藩,强化皇权。

当时,朝廷上主张不可撤藩的占绝大多数,支持撤藩的只有兵部尚书明珠、户部尚书米思翰等少数官员。20岁的康熙帝力排众议,他认为:“三桂等蓄谋久,不早除之,将养痈成患。今日撤亦反,不撤亦反,不若先发。”于是,下令撤藩!

康熙大阅盔甲一石激起千层浪。“东南西北,在在鼎沸”,京城里有杨起隆举事,察哈尔有阿尔尼叛乱。而且,先后发生京师大地震、太和殿火灾,康熙帝爱后赫舍里氏也崩逝。朝里与朝外,外叛与内变,雷火与地震,天灾与人祸,连连击到年轻的康熙皇帝身上。一时间人心惶惶,京师不少官员甚至把家眷送归江南乡里。

临大事,有静气。青年天子玄烨在危急时刻,持心坚定,气静不慌。原来主张不可撤藩的大学士索额图、户部侍郎魏象枢等,提出要处斩建议撤藩的大臣。康熙帝义正词严:撤藩出自朕意,他们何罪之有?这就坚定了主张平叛的大臣的决心。他下诏削夺吴三桂的官爵,公布其罪状。不久又将留居京师的吴三桂之子应熊、孙世霖等逮捕处死。消息传到吴军,吴三桂正在吃饭,闻讯大惊。后西藏五世达-赖-喇-嘛为吴三桂说情,请求朝廷“裂土罢兵”,遭到康熙帝的坚决驳斥。他为了安定惊恐的军心,慌乱的民心,每天游景山,观骑射,以示胸有成竹。有人进行讽谏,康熙置若罔闻。事后他说:“当时我要是表现出一丝惊恐来,就会人心动摇,说不定会出现意外的情况!”他的坚定决心和平静心态,对于稳定大局和安定人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经过八年平叛战争,终于取得削平三藩的胜利。群臣请上尊号,康熙帝严辞拒绝。他认为,八年战火,生民涂炭,应该务实,切戒虚名。随后,他开始着手统一台湾。

第二,统一台湾,开府设县

明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人侵占台湾。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奉南明正朔(即承认南明的正统地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抓住郑经死后,其子郑克塽年幼、部属内讧、台湾政局不稳的时机,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率军统一了台湾。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台湾府下设三县——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派总兵官一员、率官兵八千,驻防台湾。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三,抵御外侵,缔结和约

黑龙江地域在皇太极时已经归属清朝。清军入关后,沙俄东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地区,占领雅克萨(今阿尔巴津)、尼布楚(今涅尔琴斯克)、呼玛尔(今呼玛)等城。康熙统一台湾后,调派军队进行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取得胜利。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同俄-国在尼布楚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从法律上划定了以额尔古纳河、格尔毕齐河和外兴安岭为界,整个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都是中国的领土。这是中国历史上同外国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表明康熙帝独立自主外交的胜利。

第四,亲征朔漠,善治蒙古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解决了漠南蒙古问题,康熙则进一步解决了漠西蒙古和漠北蒙古的问题。从秦汉匈奴到明朝蒙古的民族难题,到康熙时才算得解。康熙说:“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蒙古成为清朝北部坚固的长城。

第五,重农治河,兴修水利

清军入关后,最大的弊政莫过于圈占土地,跑马占田,任意圈夺。顺治帝曾谕令禁止圈地,但禁而不止。康熙帝颁令,停止圈地,招徕垦荒,恢复生产。为促进农业生产,康熙帝六次南巡,治理黄河、淮河、运河、永定河,并兴修水利,取得很大成绩。

第六,移天缩地,兴建园林

康熙先后兴建畅春园、避暑山庄、木兰围场等,乾隆又大兴“三山五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圆、万寿山清漪园(后改名颐和园)和圆明园等,将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推向高峰。

第七,兴文重教,编纂典籍

他重视文化教育,主持纂修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全唐诗》、《清文鉴》、《皇舆全览图》等,总计60余种,2万余卷。

争议

很多资料称康熙帝有八大贡献,除了上述七个方面,还有”吸纳西学,学习科技“。

但梁启超、邵力子等人认为,康熙在位时对西方科技很感兴趣并且还颇有掌握,但他却严禁自己之外的人学习,因为他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的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的统治,此举导致中国对于火器研发因此倒退。据传教士张诚(J. F. Gerbillon)的日记,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汉人和蒙古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到18世纪康熙末期时因罗马教廷禁止中国人教徒祭祖的禁令而引发礼仪之争,促使清廷反制并下令“自今以后,若不遵利玛窦规矩,断不准在中国住,必逐回去”。而此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衰落。梁启超说,康熙的科学是用来打击他人的一个工具,“就算他不是有心窒塞民智,也不能不算他失策”。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 )即清圣祖。年号康熙,世称康熙皇帝(1661~1722年在位)。军事家,政治家。满族,爱新觉罗氏,清世祖福临第三子。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1654年5月4日)生。十八年嗣位,年六岁(虚岁八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为康熙,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康熙六年(1667)亲政。执政初期,南有“三藩”割据数省,西北有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割据,东南有郑氏后代占据台湾,东北有沙俄觊觎和入侵。面对严峻局势,坚持大规模用兵,以实现国土完整和统一。八年,与内大臣索额图等密谋,逮禁鳌拜,除其党羽,甄别官吏,为被鳌拜矫旨处死的苏克萨哈等昭雪,奖励百官上书言事,禁止圈地等弊政,实操朝政大权。九年,遣达斡尔总管孟额德赴中国尼布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敦促沙俄军撤出中国领土雅克萨(在黑龙江省漠河县东、呼玛西北黑龙江北岸)。十一年,检阅蓟州(今天津蓟县)官兵。后巡视各地,常阅兵,重奖罚。多次谕示诸王、将领练骑射、习兵书,下令精选提镇等武职官员。十二年三月,为削弱藩王权力,巩固中央集权,准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告老回辽东,但不许其子尚之信嗣封镇广东。七月,在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上疏佯请撤藩实窥测朝廷动向时,玄烨认为其势已成,撤亦反,不撤亦反,遂下令撤除吴、耿二藩。在清平定三藩之战中,先后遣大将军勒尔锦、杰书、董额、图海、岳乐、喇布、彰泰等统军四出,赴湖南、浙江、福建、陕西、广东、四川、云南平叛。以先剪两翼、后捣腹心、剿抚兼施、重用汉将等战略措施,用兵近40万,历时八年,平定叛乱。其间,遣军击败参与三藩之乱的台湾延平王郑经(郑成功之子)在闽、浙、粤沿海的袭扰。

二十年,闻郑经卒、其次子郑克塽继立后政局不稳,决定乘机谋复台湾,复授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与福建总督姚启圣共同修造战船,操练水师,整军备战。次年三月,以沙俄军侵占雅克萨等黑龙江流域的中国领土,东巡松花江一带防务。后遣副都统郎坦、彭春赴雅克萨侦察沙俄军侵边情势,令宁古塔将军巴海和副都统萨布素率兵赴中国瑷珲(亦称旧瑷珲,今在俄罗斯境,位于结雅河以南黑龙江东岸)和呼玛尔(今黑龙江呼玛南)两地筑城驻防。六月,为防将领互相掣肘,允施琅自请率水师取台湾。二十二年,施琅率水师2万余、战船200余艘,进行澎湖海战,全歼澎湖守军,迫郑克塽以台湾降。遂采纳施琅建议,令于台湾设立一府三县隶属福建省,并遣兵驻守。是年,为增强汉军攻击力,诏令每旗设火器营。 二十四年,悉沙俄军一再入侵雅克萨,命彭春、萨布素率水陆军前往反击,迫其撤往尼布楚。二十五年,命萨布素会同郎坦率兵再击复据雅克萨的沙俄军,毙其统领托尔布津,进战告捷。

旋令筑垒围城,断敌供给,遏其援师,迫沙俄政府遣使请和。二十六年,诏令火器制造家戴梓监造“子母炮”(即冲天炮),封此炮为“威远将军”。二十八年,遣索额图、郎坦、萨布素等七名使臣与沙俄使臣戈洛文谈判,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东段边界。命增设八旗火器营,由副都统率领。诏定每年九月初一,八旗各选大-炮10门至北京卢沟桥演放,遂成定制。 二十九年,以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举兵南扰,决定亲征。命福全为抚远大将军,率左路军出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常宁为安北大将军,率右路军出喜峰口(今河北宽城西南);自率禁旅进驻博洛和屯(今内蒙古正蓝旗南),督军在乌兰布通之战中击破噶尔丹所设“驼城”(亦称“驼阵”,以骆驼缚足卧地组成的环形防御阵地),获大捷。鉴于诸军部伍缺乏训练伤亡甚重,遂令八旗官兵于春秋两季,集于平原之野,排列阵势,鸣金鼓进退,以熟练阵法。三十五年,率兵约10万第二次亲征噶尔丹,分三路出击,自率中路出独石口(今河北赤城北)而北,与诸路军约期夹攻。途中亲授作战方略,由内大臣绘成阵图后发各路遵行。密谕西路抚远大将军费扬古设伏袭击,在昭莫多之战中再败噶尔丹。三十六年,第三次亲征,进驻宁夏(今银川),遣兵两路追击,噶尔丹势穷服毒自尽(一说暴病卒)。

五十四年至五十六年,遣重兵驻防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推河(今蒙古国乌里雅苏台东南)、哈密等地,多次击败扰边的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五十七年,以准噶尔军袭扰西藏,策动叛乱,遣侍卫色楞、西安将军额伦特,率兵两路入藏征讨,失利。旋命皇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驻节西宁,统筹进兵西藏事宜。又遣兵至新疆巴里坤和阿尔泰(阿勒泰),阻截准噶尔军援兵。五十九年,命允禵移师穆鲁乌苏(今青海杂多西),节制进藏诸军;命定西将军噶尔弼,与平逆将军延信率军分别由四川、青海入藏,击败准噶尔军,事平,巩固了对西南边疆的统治。六十年,遣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总兵蓝廷珍率师1.2万、战船600艘, 镇-压台湾朱一贵起义。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1722年12月20日)疾卒,年69岁。

玄烨在位期间,亲自筹划军旅之事,简阅军器;强调国家武备不可一日懈怠,承平之日更需严加训练士卒;督军作战周详熟审,因情用兵,期于必克。史称其经-文纬武,一统寰宇,使清朝开始进入“康乾盛世”。

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时为庶妃,顺治帝生前没有册立太子。顺治十八年,顺治帝接受汤若望的建议,因玄烨出过天花具有免疫力而把他选为继承人,以遗诏的形式册立玄烨为皇太子。顺治十八年正月玄烨即位时只有6岁(虚岁八岁),次年正月(1662年2月)改元康熙。遗诏同时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大臣辅政。

玄烨8岁丧父(存疑),10岁丧母。母亲重病时,玄烨“朝夕虔侍,亲尝汤药,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病故后,玄烨昼夜守灵,水米不进,哀哭不停。康熙后来回忆说,幼年在“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欢”。

智擒鳌拜

康熙六年(1667年)六月,首辅索尼病故。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帝正式亲政,在太和殿受贺,大赦天下。但亲政仅十天后,鳌拜即擅杀同为辅政大臣的苏克萨哈,数天后与遏必隆一起进位一等公,实际政局并不受康熙帝直接掌控。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时常召集少年侍卫在宫中作扑击之戏,不过在五月十六日(6月14日),突然下令这些侍卫在鳌拜进见时将其逮捕。大臣商议鳌拜大罪三十条,请求诛其族,康熙帝念鳌拜功劳,赦死罪而拘禁,但诛杀了鳌拜的很多弟侄亲随及党羽,不久鳌拜死于禁所。仅存的另一辅政大臣遏必隆因为长期勾结鳌拜,被削去太师、一等公。康熙帝由此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

平定三藩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以平南王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但请求留其子之信继续镇守广东为引线,引发了是否撤藩的激烈争论。最后康熙帝认为“藩镇久握重兵,势成尾大,非国家利”,决定下令“撤藩”。

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提出反清复明,并于次年派将率军进攻湖南,攻陷常德、长沙、岳州、澧州、衡州等地。他又派人四出散布檄文,声讨清朝。广西将军孙延龄、四川巡抚罗森等许多地方大员纷纷反清。接着,福建耿精忠亦反。在短短数月之内,滇、黔、湘、桂、闽、川六省丢失,一时间清帝国危在旦夕。随后,陕西提督王-辅-臣、广东尚之信等也相继反叛,叛乱扩大到广东、江西和陕西、甘肃等省。

康熙帝对策是坚决打击吴三桂,决不给予妥协讲和的机会;而对其他的叛变者则大开招抚之门,以此来分化叛军,削弱吴三桂的羽翼,从而孤立吴三桂。在这个方针之下,康熙帝把湖南作为军事进攻的重点,命勒尔锦等统领大军至荆州、武昌,正面抵住吴三桂,并进击湖南,又命岳乐由江西赴长沙,以夹攻湖南。此外,康熙帝又放手重用汉将汉兵作战。[3]

康熙十五年(1676年),陕西王-辅-臣和福建耿精忠在清军进攻下,先后投降。广东的尚之信也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投降。陕、闽、粤以及江西都先后平定。吴三桂局促于湖南一隅之地,外援日削,而清军已由江西进围长沙,其失败之势已成。

康熙十七年(1678年)三月,吴三桂在衡州称帝,国号周,大封诸将。未几即忧愤成疾,于八月病死。吴三桂死后,其部将迎立其孙吴世璠继位,退居云贵。此后,清军先后收复湖南、广西和四川。

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冬,清军攻破昆明,吴世璠自杀。

统一台湾

康熙二十年(1681年),郑经中风而死,台湾郑氏王朝发生政变,年仅12岁的郑克塽继任延平王,大权实际上为冯锡范、刘国轩掌握,郑氏官员向心力开始动摇,负责与清朝谈和的傅为霖甚至愿当内应。[5]姚启圣认为是进攻台湾的好时机,向康熙帝推荐施琅。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以施琅为福建水师提督,出兵攻台,在澎湖大败刘国轩所率领的郑氏海军,收复了台湾。他复授施琅为靖海将军,并封靖海侯。康熙帝对郑克塽等以往之罪,进行赦免,并从优叙录,加恩安插。康熙帝封郑克塽为公,冯锡范为伯,刘国轩为天津总兵官。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一府(台湾府)三县,即台湾县(今台南)、凤山县(今高雄)、诸罗县(今嘉义),隶福建省,并在台湾设巡道一员,总兵官一员,副将二员,兵八千。在澎湖设副将一员,兵二千。从而加强了中央对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台湾经济文化的发展。

驱逐沙俄

从明末开始,沙俄远征军曾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清勒令盘踞在雅克萨等地的沙俄侵略军撤离清领土。侵略军不予理睬,反而率兵窜至爱珲劫掠,清将萨布素将其击败,并将黑龙江下游侵略军建立的据点均予焚毁,使雅克萨成为孤城。但侵略军负隅顽抗。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正月二十三日,为了彻底消除沙俄侵略,康熙命都统彭春赴爱珲,数日攻克雅克萨城,即行回师,留部分兵力驻守爱珲,另派兵在爱珲、墨尔根(今黑龙江嫩江)屯田,加强黑龙江一带防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秋,沙俄卷土重来,再次占领雅克萨城。俄军这一背信弃义的行为引起清政府的极大愤慨。次年初,康熙接到奏报,即下令反击。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军2000多人进抵雅克萨城下,将城围困起来,勒令沙俄侵略军投降。托尔布津不理。八月,清军开始攻城,托尔布津中弹身亡,改由杯敦代行指挥,继续顽抗。八月二十五日,清军考虑到沙俄侵略者死守雅克萨,必待援兵,且考虑隆冬冰合后,舰船行动、马匹粮秣等不便,于是在雅克萨城的南、北、东三面掘壕围困,在城西河上派战舰巡逻,切断守敌外援。侵略军被围困,战死病死很多,826名俄军, 最后只剩66人。雅克萨城旦夕可下,俄-国摄政王索菲亚急忙向清请求撤围,遣使议定边界。清答应所请,准许侵略军残部撤往尼布楚。

雅克萨之战结束后,双方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 七月二十四日缔结了《中俄尼布楚约》,规定以外兴安岭至海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为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地区均为清朝领土。

大破准噶尔

清初,西北方居住的蒙古分为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和漠西厄鲁特蒙古三大部。漠北喀尔喀蒙古内部又分为扎萨克图、土谢图、车臣等三部,漠西厄鲁特蒙古内部又分为准噶尔、和硕特、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四部。清军入关之前,漠南蒙古就已归附大清,喀尔喀蒙古和厄鲁特蒙古各部,也与清政府关系密切。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底,沙俄参加中俄边界谈判的全权代表戈洛文,在伊尔库茨克专门接见了噶尔丹的代表,阴谋策动噶尔丹叛乱,支持他进攻喀尔喀蒙古。在沙皇俄-国的唆使下,噶尔丹终于率兵进攻喀尔喀蒙古。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噶尔丹亲率骑兵三万自伊犁东进,越过杭爱山,进攻喀尔喀,占领整个喀尔喀地区。喀尔喀三部首领仓皇率众数十万分路东奔,逃往漠南乌珠穆沁(今内蒙古乌珠穆沁旗)一带,向清廷告急,请求保护。康熙一面把他们安置在科尔沁(今内蒙古科尔沁旗)放牧,一面责令噶尔丹罢兵西归。但噶尔丹气焰嚣张,置之不理,反而率兵乘势南下,深入乌珠穆沁境内。对于噶尔丹的猖狂南犯,康熙一面下令就地征集兵马,严行防堵,一面调兵遣将,准备北上迎击,先后在乌兰布通和昭莫多大破准噶尔。康熙三十六年(1698年)二月,康熙鉴于噶尔丹拒不投降,再次下诏亲征。噶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服毒自杀而死。至此康熙时期平定噶尔丹叛乱之战始告结束,喀尔喀地区重新统一于清朝。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便成为准噶尔部的统治者。随着他的统治地位的巩固和地盘的不断扩大,又滋长了分-裂割据的野心,沙皇俄-国也积极支持其叛乱。策妄阿拉布坦在沙俄支持下,不断袭击清军据守的科布多、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哈密等军事重镇,并派兵侵入西藏,进行分-裂叛乱活动。由于康熙及时派兵进藏协同藏军进行围剿,才将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势力赶出西藏。

九子夺嫡

康熙十四年(1675年),康熙立二阿哥胤礽为皇太子(2岁),日后皇太子变得骄纵与蛮横并结党营私。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杀索额图,父子关系趋于紧张。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木兰围场的布尔哈苏行宫,康熙皇帝以皇太子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宣布废除太子。之后众多阿哥开始了对于皇位的觊觎。

大阿哥胤褆是庶长子,一向不被康熙喜欢,自知无望,向康熙提议八阿哥胤祀,理由是“术士张明德尝相允祀必大贵”,又说要替父杀掉胤礽,让康熙极为寒心,严加训斥,同时对胤祀严加提防。这时三阿哥胤祉揭发大阿哥搞魇镇加害胤礽之事,康熙将大阿哥囚禁。康熙厌胤祀勾结胤褆,也将其关押,后又释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恢复胤礽太子地位。康熙五十年末被告与刑部尚书齐世武、步军统领托合齐、兵部尚书耿额结党营私。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再次下诏废太子。从此废太子一直被圈禁到死。三阿哥胤祉见此乱局,主动退出竞争。

胤礽再度被废之后,八阿哥胤祀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祯(四阿哥同母弟),九阿哥、十阿哥附庸八阿哥。十三阿哥胤祥附庸四阿哥胤禛。胤禛在太子首次被废后,敢于为胤礽说好话,属太子党。胤礽二度被废之后,胤禛看到胤礽绝无复立之可能,开始结党营私,窥视储位。这时形成了以胤禛为首的四爷党和以胤祀为首的八爷党两大势力。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1722年【壬寅年】12月20日)崩于北京畅春园清溪书屋,终年69岁。在位61年零10月(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当时八爷党支持的十四阿哥胤祯远在西北,四阿哥胤禛留京。康熙近臣步军统领隆科多宣布康熙遗嘱宣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

2015年8月29日,辽宁省档案馆新馆首度展出的“康熙遗诏”,上面写着:“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即遵典制持服。二十七日释服,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关于立储

康熙要立储的缘由

第一,前朝历史教训。康熙帝的曾祖父努尔哈赤、祖父皇太极临死之前都没有公开确定并宣布皇位继承人,努尔哈赤死后由八旗旗主公推新汗,皇太极死后由实力较强的诸王、大臣议立新君。由此引起争夺大位的事件,几乎兵戎相见,使政权濒于分-裂的危险。

第二,皇权旗权矛盾。皇权是指皇帝的权力,旗权是指八旗贵族的权力,二者有统一、也有矛盾。天命末、崇德末的皇位继承,旗权占主导地位。顺治朝由诸王、大臣议立新君的制度开始发生变化。顺治帝24岁病逝前,想不遵祖制,以从兄弟为继承人。但他的愿望没有实现。最后由顺治帝与孝庄太后、诸王、大臣等商量,决定由皇三子玄烨来继承皇位,四大臣索尼(正黄旗)、苏克萨哈(正白旗)、遏必隆(镶蓝旗)、鳌拜(镶黄旗)辅政,皇权与旗权取得了折衷。康熙帝立皇太子,为的是强化皇权,削弱旗权。

第三,学习汉人经验。康熙帝学习并接受儒家经典,研究中原历朝统治经验,深悉预立储君有利于皇权的连续性与稳固性,是巩固清王朝统治的头等政治大事。他开始接受历代皇位继承的经验,特别是明王朝皇位嫡长制(正妻长子)继承皇位的历史传统。

第四,平定叛乱所需。当时发生“三藩”之乱,伪托“朱三太子”反清复明,以之为号召聚众起义,使康熙帝看到“太子”威力之大。他命杀掉吴三桂唯一的儿子、在北京做人质的额驸吴应熊,以丧其志,绝其望;同时,自己也立皇太子,以为身后预作准备,并有壮大声势、稳定人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的作用。

第五,特殊原因。皇太子胤礽的生母是皇后赫舍里氏,出身显赫,她的爷爷索尼是辅政大臣、一等公,她的父亲噶布喇是康熙的领侍卫内大臣,她的叔叔索额图则官至大学士。赫舍里氏12岁嫁给玄烨,两人恩爱,但不幸在生育胤礽时因难产而死,年仅22岁。康熙帝与这位早逝的皇后感情很深。举个例子: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五日,赫舍里氏去世后第三天,梓宫迁于紫禁城西,直到二十七日,康熙帝几乎每天都去举哀;后来他亲自将梓宫送往昌平巩华城,从六月到十二月,他去巩华城34次,第二年又去了24次,第三年去了15次。有学者统计,从康熙十三年到十六年,他一共去了80次。这四年里,每逢腊月二十九,他都去巩华城陪伴亡灵。母因子死,子以母贵。康熙帝对这位嫡子格外关爱,决定改变曾祖父、祖父、父亲三代皇位继承制度,而实行皇位嫡继承制,预立胤礽为储君。

立储经验教训

作为一代圣主的康熙帝为什么处理不好储位继承的问题?

一、没有处理好皇帝与储君的矛盾。当时处于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向中央集权过渡时期,预立储君,包括皇帝、满洲贵族和储君本人都一时无法适应这种新的情况。比如,实行储君制度,就应当坚持储君不御政。皇太子御政,必然引发皇太子与皇帝的权力冲突。皇太子御政,必然从中植成党羽,与皇权相争。康熙帝一方面改革前代的皇位继承制度,建立储君;另一方面又让太子领兵从政,派皇太子和其他皇子参与各种军政事务,其本意是锻炼和培养皇子,让他们为国家建功立业。皇太子权势的增长侵犯和威胁了皇权。无形中朝廷里似乎要出现两个中心,至高无上的皇权受到侵犯。康熙帝事与愿违,陷入旋涡,遭到失败。

第二,没有处理好太子与皇子的矛盾。明帝国诸王“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清朝诸王“内襄政本、外领师干”,这样太子与皇子便发生矛盾。康熙帝本意是培养教育皇子,却使他们增长了对权力与财富的欲望。这不依康熙帝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皇太子主观意志所决定的。诸皇子成人之后,赐封世爵,分拨人口,建立府第,设置官署,对内临政,对外领兵。各自所属人员又“各庇护其主”,甚而纠集党羽。这本身就容易与皇权产生某种矛盾。如果设立皇太子,其地位高于诸王,近于皇帝,又必然为诸皇子所不容,使矛盾更趋复杂。康熙帝两立两废皇太子,既是皇帝与储君矛盾,也是太子与皇子矛盾尖锐化的集中表现。

第三,皇位继承制度死结。清朝的皇位继承,无论是汉人嫡长继承制,还是满洲贵族公推制,都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也就是没有跳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家天下的窠臼。只有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历史才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清代立储制,为康熙帝所创,虽思之久远,却事与愿违。这不是康煕帝无能,而是皇位继承制结下的苦果。后来雍正帝的“秘密建储制”、慈禧太后的“懿旨立储制”,都不能解开皇位继承制度的死结。6岁的同治、4岁的光绪、3岁的宣统继承皇位,说明清帝国已经走进“家天下”的死胡同。以自由民-主制取代封建君主制,才是历史之趋势、世界之潮流、时代之必然、民众之所望。

文-字-狱

文-字-狱是指封建社会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清代康雍乾三朝对文-字-狱之严厉,株连之广泛,处理之残酷,无以复加。康熙时文-字-狱则相对有所减轻,比较著名的有《明史》案,《南山集》案。

《明史》案:明末宰相朱国桢,退休后著有《明史》稿一部,清兵入关后,朱氏后人将书稿卖给富户庄氏,庄氏又请人将明末崇祯一朝历史补上,并请人整理、润色、作序,命名为《明史辑略》,作为庄氏自己的著作出版。该书在提到明朝在辽东与满人交战时,仍用明时习惯用语,用明朝年号;称清先祖和清兵为"贼",对清室先世直呼其名,不加尊称,等等,这就构成"诋毁清朝"的"十恶不赦"的大罪。凡参加庄氏《明史辑略》整理、润色、作序的人,及其姻亲,无不被捕,每逮一人,则全家老小男女全部锒铛入狱。与此书相关的写字、刻板、校对、印刷、装订、购书者、藏书者、读过此书者,莫不株连。入狱者2000余人,审讯后定死刑70多人,其中18人被凌迟处死。一时人头落地,血肉横飞。依清律,各犯之妻、妾、媳、女及15岁以下之子、侄、孙等没官为奴及徙边者无数。这是清朝一宗大案,发生在康熙二年。

《南山集》案:戴名世很有才华,门人尤云鄂为戴刻了《南山集》,集中引用了方孝标的《滇黔纪闻》中若干内容。这《南山集》并无攻击清朝的文字,仅仅是在记述明弘光帝逃亡南京事,用了“永历”的年号。当时明代已亡,清代已立,不用清帝纪年而用亡明纪年,就是大逆不道。最终,《南山集》一案株连戴、方(苞)两家,三代之内,年16岁以上者俱处死,母女妻妾及15岁以下之子孙俱给功臣家为奴。此外,刻印者、作序者等无一幸免。

【康熙皇帝的儿子们的结局_谁当了皇帝】相关文章:

【象拔蚌应该怎么处理】象拔蚌应该怎么... 01-07

形容胜利的霸气的诗词|形容武则天霸气的... 01-07

西安景点门票优惠政策|2017年西安各景点门票 01-07

[滁州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滁州好玩的景点 01-07

周朝皇帝列表|周朝寒食禁火习俗的由来 01-07

皇帝的英文单词怎么说_皇帝的英文单词怎... 01-07

[海上牧云记银容第几集出来]海上牧云记... 03-04

【海上牧云记牧云笙的扮演者是谁】海上... 03-04

中文皇后的英文翻译是什么意思_中文皇后... 02-21

中国姓名最长的名字有多少个_中国姓名最... 02-07